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亭湖区:构建人才工作“全链条”,激活向海发展“动力源” 2021-11-16 17:49     来源:    作者:亭湖区委组织部    浏览:440次

近日,盐城亭湖区城市青年湿地会客间揭牌仪式暨2021年“名校优生”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在黄尖镇举行。这次活动旨在深化“悦游在亭湖”品牌,进一步提高“世遗品牌”和“湿地文化”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拓宽青年交友空间,为青年人才搭建沟通平台。

近年来,亭湖区坚持面朝大海、向海发展,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构筑“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激发人才发展的强劲动能,以全新姿态阔步踏上“一个统揽、三个领跑、五个建成”新征程。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引进院士20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端人才55名、产业领军人才350名,入选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47名、市“领军人才”144名,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做实“产业链”,打造引才新高地

近日,亭湖区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会上揭牌成立了盐城黄海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全区第18家新型研发平台,该中心集聚了碳中和领域的高端人才,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决策支撑。

着眼于推进环保科技城、环保人才城“双城”创建,亭湖区连续举办了10届环博会,环博会已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聚才平台,每年吸引包括10多名院士在内的2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会。作为国内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国家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全国唯一以“环保”命名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科城先后引进郝吉明、贺克斌等18位院士和300多名领军人才加盟,集聚中国核电、中国节能等环保企业近200家,成为国内环保产业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亭湖区聚焦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型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项目+人才”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开展、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同步绘制,全力打造产业人才集聚区、新高地。

同时,区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双招双引”,每年举办接轨上海人才项目对接活动、北京高端人才对接会等系列“双招双引”活动30场次以上;开展“逐梦亭湖”主题人才活动,举办“逐梦亭湖·智创未来”亭湖创新创业大赛、“逐梦亭湖·情系乡土”亭湖乡土人才“三带”技能大赛、“绿巢”环保创业大赛等系列特色活动,力促20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130名乡土人才入库培养。


建立招才引智“桥头堡”,也是亭湖人才工作的一项特色举措,在中科院、复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海内外高校院所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62个,开展“特色产业引才行动”等专项对接活动,聘请招才大使120名,引才质效不断提升。

做强“创新链”,催生育才新动能

在“2021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价值测评成果发布会”上,江苏中科睿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房地产优选供应商营销增值力品牌”称号。

“这几年,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赢得了一项项荣誉。”手拿奖牌,岳仁亮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高层次人才入驻亭湖以来,岳仁亮积极发挥“产业领军人”作用,打造中科睿赛产业研究院,孵化中科睿赛、中海华核环保等5家优秀企业,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超3亿元、纳税2000多万元。

亭湖区坚持以创新转化为引擎,全力推动“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发”齐头并进,为“高精尖”人才提供广阔舞台。清华大学李兵创办江苏中创清源有限公司,三年来累计开票销售近1.3亿元、纳税500万元,今年纳税增幅超200%。同时,今年还组建了贺克斌院士团队,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豪华方阵”,一举拿下省“双创团队”殊荣。目前,在亭湖由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共48家,其中31家入选省市“双创”人才项目。


此外,更加注重平台引领,推动“双一流”高校汇集、“国字号”平台聚集、“国际化”创新联盟云集,建有6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创建17家“大校大院大所”研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才智顾问”的作用,在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对接科技人才项目260个、签订合作协议134份,协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180个,其中省“双创计划”项目29个。


做优“服务链”,建立留才新生态

10月29日,在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陈建军正在指导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之所以选择亭湖,主要是这里有良好的创新生态,除了给予优越条件,还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陈建军表示,将把“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为赋能“五新”主城提供生态支撑。

倾心留才的重要法宝,就是打造环境“强磁场”。亭湖区始终把“优生态”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和“人才八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2亿元,累计向177个人才项目发放资助资金近2亿元,发放购房购车、租房和生活补助1.2亿元,投入超3亿元用于科研孵化、平台打造,用“真金白银”给人才“大实惠”。

与此同时,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实施人才项目“三双”服务机制,成立“落户服务小组”“金融服务小组”,建成使用聚贤苑、绿地璟庭、工业邻里中心等“拎包即住”人才公寓1346套,共计10万平方米。加强人才政治吸纳,李俊华、陈建军、刘怀平等14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22名乡土人才换届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