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组织部长言论:锻造干部队伍“新铁军” 2022-01-04 10:28     来源:江苏先锋    作者:    浏览:5335次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踏上奋进征程,赓续百年基业,传承创新发展,干部是关键。组织部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的重任,要始终站在时代高位、全域高度,紧紧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谋划光荣使命下的干部之“选”、把准换届履新后的干部之“需”、考准战时平时中的干部之“为”,全力锻造赓续传承事业的干部队伍“新铁军”。

突出以察为先,秉持全局眼光抓选用。干部选拔任用,既要看“任时”、更要看“平时”,既要看“一时”、更要看“一贯”。亮明政治标准“硬杠杠”。深化政治素质考察,坚持见人、见事、见思想,从实事、实情、实绩中观察识别干部,从具体细节、生动案例甄别评价干部,考准考实干部应对重大风险、完成重大任务的政治态度、担当精神、为民情怀。善用知事识人“广角镜”。建立“立体看人+精准识人+依岗择人”动态考察模式,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全覆盖谈心谈话、渗透式一线考察、跟踪式实绩纪实等方式,既“长”看干部、更“常”识干部。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优化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完善全程纪实制度,对干实事、有实绩、作风好的干部,重点关注、优先使用,真正让“看得出”的干部有“舞台”、“站得出”的干部有“擂台”、“豁得出”的干部有“后台”。

突出以用为纲,强化系统思维抓配备。只有干部“在状态”、干事“好姿态”,才能适应挑战新常态、撬动发展好势态。在重点岗位锻炼有能力的优秀干部。把政治过硬、善谋全局、敢闯敢试的干部选拔到城建、征迁、维稳等重点一线岗位历练、锻炼、磨练,淬火加钢、练兵强将,不断增强对事业“肩扛千斤、背负万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吃劲岗位磨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科学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善于把“年轻气盛”转化为“年轻致胜”,建立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工作机制,优先使用激情奋斗、勇立潮头、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让“大步流星”成为引领标杆、“小步快跑”成为选任常态。在不同岗位锤炼有实力的专业干部。拓宽选人视野渠道,打破部门、领域、条块“体内循环”壁垒,更大力度实施“立体化交流”,优化配置优质干部资源和岗位资源,释放“关键少数”活力活性,带动“绝大多数”争先作为。

突出以育为源,注重需求导向抓培养。干部要立得稳、站得直,精神就不能“缺钙”,本领就不能“偏科”。在精神滋养与本领提升上系统发力。分层分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体干部定期训、重要干部重点训、年轻干部强化训、紧缺人才优先训,以系统培养促进全面成长。在时代所需与干部所求中精准发力。着眼履新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提升,突出“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手抓”、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两手硬”、线上培训与线下教学“两融合”,持续为各层各级干部精准“充电赋能”。在传导压力与激发动力间双向发力。探索建立全过程培养体系,建立师资质量与学员成果双向评估机制,组织实施招商一线挂职一批、城建会战选派一批、重大项目挂钩一批、信访稳定抽调一批、沿海开发下派一批“五个一批”培养计划,把可塑性强、成长性好的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经风雨、长才干,释放最大化潜力。

突出以治为要,坚持宽严有度抓管理。严爱相济才能最大程度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真正严管,让无私者无畏。有效整合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巡视巡察、责任审计等“单片信息”,把日常管理和重点监督统一起来、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结合起来、工作圈管理和朋友圈管理贯通起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体系,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真诚关怀,让有为者有位。强化正向激励、顺向流动,加强“三项机制”典型案例示范引领,释放澄清正名激励效应,容错免责、选任激励、柔性调整相结合,推动各级干部大胆闯、放手干、勇争先。真情关爱,让优秀者优先。充分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构建“指标引导、先进引领,上下联动、人事联考”的“双引双联”考核机制,形成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闭环链条,切实把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勇当时代潮流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东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葛建华)

组织部长言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建设人才高地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把江苏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扛起“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近年来,太仓市利用沿江临沪区位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个“家门口”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临沪科创人才高地,让更多人才选择来太仓、发展在太仓,与太仓共成长。

坚持产才融合,变“人才指数”为“发展指数”。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是流动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群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人才红利”,必须坚持产业导向不动摇,把人才引进、培育、使用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利用人才链做强产业链,成立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双中心”,同步开展招商推介和招才活动,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图谱”,同步打造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一体化推动“双招双引”、产才融合。聚焦长三角高校资源,把引入高端科教资源作为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招”,抢抓国产“大飞机”发展机遇,出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专项人才政策,以差异化人才竞争策略,积极承接上海“大飞机”、“创新药”、“智能车”等优质产业溢出,全市集聚优质航空航天企业50多家、产值突破100亿元。

坚持错位发展,变“竞争效应”为“协同效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作为龙头城市具有强大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作为周边县级市,抢抓一体化发展的“人才红利”,需要有“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智慧和思维。深度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嘉昆太协同创新圈建设,比“真金”但更比“真心”、比“硬件”但更比“软件”,逐步建立创新共享、产业共“链”发展体系。打造协同式平台环境,与同济大学、中科院上硅所等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零号湾”、“博创中心”等人才飞地,形成“研发孵化在上海、产业转化在太仓”发展模式。打造高品质优享环境,规划布局16平方公里临沪国际社区,引进建设上海瑞金医院太仓院区、国际学校等高端医疗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通过打造一流宜居环境吸引一流人才集聚,通过一流人才集聚造就一流发展生态。

坚持市场导向,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抢抓一体化发展的“人才红利”,需要让政府从“台前”走向“幕后”,让市场从“配角”变成“主角”,才能更好实现人才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一体共享。主动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向用人单位放权、为市场力量加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人才招引“靠大家”,瞄准“人才圈层”发力,发展“校友+”经济,携手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等社会组织,灵活招引科创项目、领军人才。人才评价“问东家”,建立人才特贴制度,将人才认定、价值判断自主权放还给用人主体,每年分配给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人才特贴”名额,由用人单位“论功行赏”。积极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本活水,升级实施“拨+投+贷”政策,携手上汽集团成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与东吴创投合作运营2亿元科创人才培育基金,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超100亿元。

(太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施敬,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厚培公务员工作制度土壤

今年,中组部围绕“进育管出”环节,高密度修订发布公务员辞退、回避、转任、考核、公开遴选、初任培训等11部办法或规定。这是公务员制度改革成果的又一次集成落地,对于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把完善公务员制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起“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框架,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配套制度的陆续出台,公务员制度“篱笆”不断织密、体系“地基”持续夯实,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干部工作要求得到深刻践行,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驶入了“快车道”。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再好再细的制度,不执行就是“稻草人”、“橡皮筋”。组织部门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加强专题培训,把《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系统宣传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公务员熟悉政策、把握要求。对标制度要求,按照务实、简洁、高效的原则,分类分层制定清单化实施细则、流程化操作手册,打通制度在基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拓宽全局视野,主动把公务员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谋划,与干部队伍建设政策、业务和机制相衔接、贯通和融合,避免自说自话、人为割裂,影响整体成效和事业发展。

公务员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组工干部作为制度的一线执行者和具体操盘手,执行水平影响落实成效。应争当业务“政策通”,大力发扬“安专迷”精神,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工作学,深入领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用专业水平干专业的事,做到“以我为准、到我为止”。争当规则“守护者”,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树牢公道正派核心理念,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秉公用权、依法办事,不搞选择性执行、象征性落实,让公务员工作在制度轨道上阔步前进。争当调研“行动派”,走出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多听听基层公务员的心声,多找找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症结,以问题导向优化落实举措,以效果导向实现常态长效。

(东海县委组织部郭旭、胡尊皓,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上前更要“上手”

年末岁尾,各地正在有序开展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跟我上”的冲锋,永远比“给我上”的命令有力。盘点责任落实情况,要看面上推进如何,更要看个人干得怎样,推动“一把手”上前一步、一线作战。

只有工作上手,责任才能上肩。管党治党责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比如基层党建工作,从要素上看,包括基本组织是否健全、基层队伍是否有力、基本活动是否正常、基本制度是否完善、基本保障是否到位;从领域看,农村、城市、机关等传统领域党建是否因时而进,互联网、快递物流等新兴领域党建是否有效推进;从效果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落实,工作是否到位、机制是否健全、成效是否明显,等等。这些工作,如果只“操盘”不“操刀”、只“挂帅”不“出征”,很容易“落空”不“落实”,“有力”不“发力”。因此,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既要把握方向、总体谋划,更要亲力亲为、具体落实。

只有工作上手,本领才能上进。抓党建是本职,抓好党建看本领。“略裕于学,胆经于阵”,增强抓党建的能力本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担当具体任务中才能练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上手中成为熟手。当然,对党组织书记而言,履行党建责任是长期的,也是复杂的,全面“上手”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还是要用好“书记项目”这一工作法。既聚焦项目发力,抓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予以解决;也注意解剖麻雀,以推进项目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准确把握规律,成为抓党建的行家里手。

只有工作上手,氛围才能上好。“一把手”上手抓党建,不仅是上手亲自抓,也要上手调度抓。宏观上,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作用,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单位具体抓、党员干部自觉抓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抓党建的强大合力。微观上,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调研,强化督促检查,通过点上示范推动面上责任落实。特别是要围绕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既树红旗,也亮红牌,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推动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宿迁市委组织部肖帅,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让走访慰问更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走访慰问不走样不变形,让这一“暖心工程”落实落地。

树准靶向,让走访慰问更有“精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访慰问承载着雪中送炭、传递真情的分量,需要提前做好细致的摸排工作。应把功夫下在平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全面、客观、精准选定慰问对象,摸清基本情况,严格把好关卡,分类建立走访慰问对象档案,及时抓好动态更新,切不可“照搬照抄”往年名单,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多头重复走访慰问等现象。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制定方案到具体走访,都要做到细心、用心、真心,准确了解不同慰问对象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实做细走访慰问工作,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提升质效,让走访慰问更有“深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应注重发挥走访慰问的政治功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因此绝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浅出地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让走访慰问成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过程。应积极宣传慰问对象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引导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激励他们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在新征程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融入真情,让走访慰问更有“温度”。走访慰问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关心关爱慰问对象的生活,也要带着热忱、带着感情做好交心交流。应沉得下、融得进,与他们同坐在一条板凳上嘘寒问暖,“面对面”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不能简单“一慰了事”、“一问了之”。应以真情换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其感到“说话有人听”、“问题有人应”、“疑惑有人解”,在“润物细无声”中打开心结、增进感情。同时对于个别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应持续跟进,做好走访慰问“后半篇”文章,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新沂市委组织部张蒙蒙,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组织部长言论:走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赶考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为我们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在迈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自觉,在学深悟透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回首百年党史,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会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以“强基固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在建强组织中筑牢基层堡垒。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是组织路线的根与魂。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紧扣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全面把握各领域党建的鲜明特点,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以扎实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为契机,着力提升党的组织建设质量,努力构建体系功能完备、制度保障有力、服务群众精准、典型覆盖广泛的组织工作格局,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立足当下,谋在长远”的视野,在育选管用中锻造过硬队伍。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锻造过硬队伍是赢得未来的支撑和保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着力探索落实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着眼未来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参与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专项工作,不断丰富干部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

以“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格局,在汇才聚智中激活发展动能。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从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到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分析研判地方产业优势,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持续推动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以人才海纳百川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让人才引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淮安市淮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开封)

组织部长言论:精准抓好组织工作“四个关键”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启航正当时。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实现“六个显著提升”、抓好“九项重点工作”的奋进号角。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部门,必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部署上来,聚焦“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精准抓好组织工作“四个关键”,推动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抓住政治历练关键时,提升组工综合素养。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进入组织部门的组工干部大多是“璞玉”、“好铁”,需要经过多重雕琢打磨、反复淬炼提纯,才能成为“良器”、“精钢”。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组工干部应主动自觉接受政治熏陶,全面系统、广泛深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伟大建党精神大交流、大研讨、大实践,砥砺政治品格,涵养干事情怀,锤炼优良作风。经常性参与红色党性、蓝色成长、黄色警示、金色实践“四类课堂”学习,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领跑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赛道”。

抓实基层党建关键处,提档基层战斗堡垒。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只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坚强牢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实施“阵地提级”行动,全面强化快递物流、网络电商等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全力打造更多“最接地气”、“最具人气”的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匠心创塑党建“示范带”、“示范区”。实施“头雁提能”行动,高标准搭建头雁经验讲坛、比拼擂台,亮成绩、晒承诺,以赛促学、以学促干,加快形成“头雁强、群雁飞”的生动局面。实施“党员提质”行动,发挥“智慧党建”管理平台作用,拓展党员“微纪实”、“微课堂”、“微旅行”、“微积分”内涵,推动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抓好干事创业关键人,提振干部精神状态。“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组织部门是党员干部人才之家,应坚持放眼全局、服务大局,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精准考评“能不能用”。深入经济前沿、项目一线、复杂岗位考察识别干部,做到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该出的坚决出。实战辨识“顶不顶用”。有计划选派干部到“四个一线”墩苗打磨、接受考验,在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小事琐事中综合判定,及时发现使用愿意做事、敢于扛事、能够成事的好干部。及时回应“敢不敢用”。巩固“三项机制”运用成果,进一步促进干部解开“思想扣子”、卸下“精神负担”,轻装上阵、轻松干事,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创业。

抓紧招才引智关键事,提优人才工作效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刚刚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环境,让广大人才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让江苏成为“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结合县域实际,必须着眼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民生实事,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广招天下英才贤良,着力构建创新引领发展的“人才矩阵”。继续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缺”领军人才、科创团队,建设一批“离岸型”研发中心、“候鸟型”人才基地、院士工作站(室),筑好产业、人才、创新“三个高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落细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各方面保障,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射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尹胤祥,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不以一眚掩大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时戴复古《寄兴》一诗。意思是黄金无法追求足色,白璧会有细微瑕疵,对人不应求全责备。这提醒我们用人识人主要看优点,不能盯着细微的缺点不放,应客观、辩证、公正地评价人,并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选人用人。

据《左传》记载,秦晋殽之战中,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派孟明视等三位大夫带兵进攻郑国,结果秦师败绩、被俘无数,主将孟明视用计逃回,秦穆公宽慰他说:“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眚”即“过失”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我不会因为一次过错就抹杀将军长期的功绩。孟明视等人感动得涕流满面,更加忠贞不贰,后又两次率军伐晋,终报一箭之仇。秦穆公清醒地看到了“一眚”与“大德”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大度豁达的胸怀营造了上下同心、致力国事的良好局面。

容人所短,为的是用人所长。“不以一眚掩大德”的智慧贯穿古今。唐太宗“用人如器”“不唯全才”,朱元璋不因“一事之失而弃一人”,均体现了用人所长、善于容错的发展眼光,更体现了事业至上、求贤若渴的鲜明导向。我们党在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也多次强调,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要“允许他们继续革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个区分开来”。疫情防控中,一批“工作失误类”受处分的干部“复出”重获任用,一批急事急办不合规的干部受诫勉教育后免予处分,激励了更多党员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推动他们为党的事业发展更加肯干实干、担当作为。

容短并非护短,用才绝非纵才。陈云同志曾用“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12字概括用人之道,“爱护人”是落脚点,先决条件是彻底、全面地了解。容人之“短”,不是一笔糊涂账,不是无条件和稀泥,而是明察秋毫下的体谅体贴。因此,容错免责既要能容就容、应免尽免,也要严格标准、从严把握,不能异化为躲避责任、推诿过失的“挡箭牌”,必须认真较真搞清过错大小、动机动因、来龙去脉,将能容可免的边界勾勒得清晰具体,除对政治上、品德上有瑕疵的必须“一票否决”,其他有失误有缺点的同志,既能看得到“蹚着石头过河”的不易,也要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底线,论事不论人、讲理也讲情,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认可认同。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局面,各类风险与挑战交织叠加,工作中有些失误不可预测、难以避免,更需宽容对待、科学处理。“不以一眚掩大德”为全面客观评价干部、辩证发展使用干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容错纠错“落下去”“落得实”,乐担当、敢作为的氛围才能“聚起来”“浓起来”。应以更加豁达宽容的心怀、坦荡宽广的胸襟,既不失全面从严的冰度,也倾注关怀暖心的温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严履职尽责、从实干事创业,齐心绘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蓝图。

(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何亚兵,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让人才领跑新的赶考路

日前,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人才是兴邦之大计,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只有紧跟新时代发展方向,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百川归海”的姿态,描绘人才竞相创新的“春色满园”。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从健全人才政策到完善人才培养,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人才创新创业欣欣向荣,人才发展活力流光溢彩。踏上新的“赶考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积极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整合人才、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科创资源加速聚集、充分涌流,唯有如此,“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方能越来越美。

引才是基础,育才是关键。“育才”并非简单的“发补贴”、“搞培训”,而是立足专业,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重在“平时下好绣花功夫”,谨防“毕其功于一役”。在深入研判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因素的基础上,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措施,针对青年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分层分类提供资金支持、发展平台,畅联技术技能交流渠道,探索专业化、立体化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浓厚氛围,让“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环境好、服务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好环境是聚才、成才、展才的坚实保障。做好留才文章,必须跟踪关注、协调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堵点,积极提供从场地租赁、投贷融资等金融支持,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等政策保障的“全链条”服务,形成常态长效的服务推动机制。聚焦优化生活环境,推广“小个专”服务模式,通过开通科创“绿色通道”、健全“一网帮办”服务平台,真正将人才最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抓实办好,着力打造“人人向往、处处留才”的人才新生态。

(启东市委组织部路少伟,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组织部长言论: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发表署名文章《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文中用三个“源源不断”的具体论述深刻阐明了如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必须立足时代的维度、紧扣发展的高度、拿出过硬的力度,锻造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最燃党课铸就最强党性。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党课作为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于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觉悟、洗涤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教育对象、社会环境、形势任务等变化,在“新”字上谋实招,做到形式新、主题新、内容新,使党员干部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跳出过去“我讲你听、你听我说”的刻板说教模式,采用互动式、提问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方式方法,增强党课教育画面感、立体感、直观感,让党员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茅塞顿开。

以最优搭配汇聚最强合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班子建设怎么样、强不强,既是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应在“统筹”上做文章,突出班子的整体性,学会跳出干部看干部,把成员个体纳入班子整体、全域主体中综合考量,根据部门的工作性质、目标任务、发展方向,有效配置年龄、专业、特质等结构要素,充分发挥不同个体优势,催生“1+1>2”的聚合效应。在“路径”上出实招,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聚焦功能发挥、工作成效这一本源,以实绩论英雄,畅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渠道,切实把艰难困苦能扎根、疑难问题能攻坚、改革创新能突破、重大斗争有成效、进位提升有实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保持班子整体功能持续、长效发挥。

以最严监督淬炼最实作风。时代“硬任务”呼唤干部“硬作风”。只有将“严管”与“厚爱”双管齐下,加强干部日常精细化监督,才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应突出从严要求,把功夫下在平时,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把小苗头熄灭在星火、把小问题扼杀在摇篮,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把党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干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监督贯通起来,动态掌握干部有关情况,做实做细干部日常监督。“严以导其行,爱以博其心。”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做实厚爱举措,鼓励大胆闯、细心干,真正给干事者“撑腰”、为实干者“开道”。

(兴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

领导干部言论:强化内部巡察整改 提高国企治理能力和水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新一轮巡视巡察全覆盖,发挥巡视巡察标本兼治战略作用,做深做细做实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为此,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继续发挥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四个融入”,坚持以质为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和钉钉子精神从严从实抓好巡察和巡察整改工作。为切实强化国企内部巡察整改、提升整改质效,从而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改”与“立”的关系。被巡察党组织要虚心接受巡察反馈意见,认真组织巡察整改工作,既要做到当下改,又要做到长久立。对巡察发现的、明显违反党内法规、中央省委和上级决策部署、管理制度规定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件件有整改、条条有着落。对群众反映强烈、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应当立行立改迅速解决。对其他巡察发现问题,应逐条梳理分析,分清不同性质,分类制定整改方案,认真对照落实。对于存在制度缺陷,与新规定不合、与上级精神不符的,必须认真修订制度,矫枉纠偏。对于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形成真空盲区的问题,要抓紧健全制度完善规章,加强小特精制度供给,从管理层面解决制度性漏洞,用制度固化整改成效,持续提高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二)“标”与“本”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及难,不断深入推进整改工作,做到标本兼治、表里共进。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及时完成单个问题的整改,将问题视作“黑天鹅”尽快消除;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由点及面,加强整体排查,做到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合并同类问题,整改“灰犀牛”类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一方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病灶”、深剖“根源”,找到管理体制、内部机制、产业结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营销模式、服务方式、技术研发、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整体推进改革、创新及转型升级工作。要运用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的办法,认真总结规律、提高认识,找到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根本之道,努力以小数据形成大决策,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制度养成大规矩,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整改工作机制。

(三)“分”与“合”的关系。巡察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有分有合,协同推进。首先要督促被巡察单位承担主体责任,组织内部党建、纪检、财务、业务、投资、审计法务、综合管理等不同部门、员工各司其责,全力落实问题整改到位。另一方面要两眼向外,跳出被巡察单位,学会以上看上,化零为整,推动企业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加入整改。既要有针对性地助力被巡察单位整改,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制定一企一策政策、指导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给予输血帮助造血等;又要善于通过分析同一集团内多家被巡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总结提炼企业集团总部存在的管党治企、发展战略、经营方针、改革举措、风险管控、国资监管、职能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找到影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由点及面地进行系统施治,由浅入深开展综合治理,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总之,被巡察单位、企业上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等要有分有合、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形成上下联动、贯通融合、协同整改的工作局面。

(作者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纪委副书记、党委巡察办副主任 朱华明)

组织部长言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激发体制机制内生动力,打造创新创业广阔舞台,构建优质人才发展生态,用人才“第一资源”赋能创新“第一动力”、支撑发展“第一要务”。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共同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人才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运用系统思维和全局视角精心谋划。应抓好“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人才工作体系,写好谋篇布局、抓纲举要的“大文章”。搭建“一体化”平台,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常态化推进一批政策、一批平台、一批项目的对接合作,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构建融入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优化“一揽子”政策,落实“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的人才评价机制,推行“论功行赏”、“赛场选马”人才考核模式,把实际能力作为衡量标准,让各类人才用当其时、尽展其才,彰显“来者都是客”的“大胸怀”。

提升双招双引实效,激活人才“春江水”。“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如果引才是不择细流、借水养鱼,那么育才就是开源引水、蓄水养鱼。要依托各类平台,发挥好“引”和“育”的作用,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应打造引才矩阵,多“点”开花,优化创业周、创客大赛等平台,结合校园引才、校友驿站和“百校联百企”等活动,充分挖掘各类人才和项目,促进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深化产才融合,双“线”并进,加强专业型、实用型产业人才培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线路,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开辟特色产业引才专线,促进以产育才、以产引才。优化载体平台,扩“面”提质,高标准建设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数字货币研究院、量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激发科研平台潜能,加强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平台用才、激励留才。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人才“新生态”。“近者悦,远者来。”只有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把工作重心和资源放到城市配套、营商环境、服务质效等刀口上,才能真正营造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应实施“精准化”人才服务供给,加强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医院等高品质生活配套建设,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作用,让人才感受到更暖心的配套服务。打造“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人才“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丰富人才生态链条云端服务功能,少一些“不能办”,多一些“码上办”,让人才感受到更舒心的线上服务。创新“个性化”人才服务项目,结合人才企业需求,通过“伙伴行动计划”链接优质资源,重点提供“人才号”专属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激发人才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让各类人才纷至沓来、近悦远来。

(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詹利剑,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组织部长言论:为开新局谱新篇提供组织保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里程碑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总结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的征程、新的目标、新的要求,组织部门要扛起主责、抓好主业,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新局谱新篇,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加强理论武装中激发“新动力”。科学的思想是伟大实践的基础。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组织部门要带头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始终将其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中心内容,更好地发挥党的科学理论的根本指导作用。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全区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坚持将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线下学习和线上教育、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相结合,深化推进“东吴大讲堂”品牌建设,持续推送精品课程和典型案例,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建强战斗堡垒中营造“新气象”。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立足“十四五”,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纵向”和“横向”一体抓的要求,全面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基层治理,大力实施“根系”工程,深化“先锋枢纽”建设,畅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速资源整合,擦亮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先锋聚能”工程,筑牢“海棠花红”先锋阵地,推动党建共同体建设。汇聚先锋力量,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党务干部专业化建设,深入推动发展党员全过程监管,不断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在打造过硬队伍中凝聚“新合力”。践行高质量发展,干部队伍是关键。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培养、发现、使用干部。树好“风向标”,始终坚持“为改革攻坚配干部”的理念,以更加灵活的干部和编制资源统筹机制,把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改革发展一线。打造“生力军”,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分领域、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专业化培训。建起“预备队”,完善年轻干部选优实训统配机制,加快形成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的有效机制,向吴中事业发展持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激活人才动能中构建“新格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动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紧扣“十四五”发展,主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持续擦亮东吴人才计划品牌。优化人才机制,致力于以人才高地策应产业高地建设,加强与产业招商等部门的政策协同和工作联动,加快建设专业化人才载体,高质量办好东吴双创峰会、苏作文创峰会等活动。优化人才生态,加大人才礼遇力度,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实现“天堂苏州·最美吴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艳,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冬至阳生春又来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作为冬季重要节气之一,冬至是隆冬起始的代名词,是藏与生的交汇点,是阴与阳的辩证法,蕴含着客观普适的规律,对于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颇有启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们要读懂“冬至”、感悟时节、顺应自然,在朔旦冬至中潜藏蛰伏,在风寒雪冰中闲庭信步,在周而复始中宁静致远,汲取力量、奋发向上,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华章。

凛冬已至,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初心和定力。“头九初寒才是冬”,民间一直有“冬至寒至”“数九寒天”的说法。冬季唯有寒冷,成长没有坦途。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前进之路道阻且长”,可以卧壑因风霜,可以蛰伏于黑夜,但是必须深深扎根、毫不动摇。这个根就是思想定力和理想信念。“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年轻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远大理想、崇高信念的根和基。要牢牢把握“进补”契机,加快思想“养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养分”,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养精蓄锐、不负时光,把理想信念的根系扎得更牢。要充分利用“磨砺”契机,加强风雪“冬训”,在斗争实践中傲雪凌霜,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勇于逆行、淬炼成钢,把理想信念的根系扎得更实。

一阳初动,提振“树根雪尽催花发”的信心和动力。《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阴极之至,一阳始生;峰回路转,否极泰来。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凡事贵在坚持,信心贵于黄金。年轻干部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弘毅志远、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信心不是空泛抽象的主观臆想,而是源自于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客观研判;不是口号式的空洞叫喊,而是源自于踔厉奋发、永不放弃的精神状态;不是无理由的自负自大,而是源自于踏实低调、训练有素的行动成效。年轻干部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规律,努力做到“胸有丘壑天地宽”;要鼓足干劲、昂扬斗志,激发“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要求真务实、力戒虚功,以脚踏实地赢得“九尽桃花开”。

周期复始,秉持“一年弹指又归春”的明心和恒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自然法则。事物发展有起有伏、曲折前进;成长之路有得有失、过犹不及。年轻干部要把个人看淡,涵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度,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得失、职位高低,从容不迫应对“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不让一颗“小沙子”阻碍前进的步伐。冬去春又来,此春非彼春,四季不是简单反复,而是螺旋递进、整体推进。年轻干部更要把事业看重,坚持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把个人利益放到整体大局中来定位考量,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冲锋在前、不计得失,以担当奉献化作春泥更护花。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跳出“小我”、融入“大我”,不断“忘我”、将至“无我”,以奋斗青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潘毅伟)

贵在知“事”明“责”

基层党建工作怎么样,述职评议考核见真章。实践中,尽管目前对于述什么、怎么评、考哪些,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式安排,但如何通过述职评议考核有效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知基层党建之事、明基层党建之责,仍是一篇有待持续探索、需要不断跟进的“开放式命题作文”。

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指向,就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的工作导向。开展述职评议考核,述职是评议的基础,评议是考核的关键。贯穿述职、评议、考核三者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基层党建之事、基层党建之责。只有知“事”明“责”,才能成“事”尽“责”。辽宁丹东建立的“三进三审三必答”机制,无论述职、评议、考核三方联动“进”,还是量化要点强化把关“审”,抑或突出重点内容点题式“一述一评”,都以理清基层党建之事、厘清基层党建之责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知“事”明“责”将述职、评议、考核融合成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体,既有助于避免相互之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有利于提升述职评议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述职评议考核,正视问题比肯定成绩更重要。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为更好推动落实管党治党、强基固本政治责任发挥了“指挥棒”作用。回顾这一过程,不难发现,一个鲜明导向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党建之事进展怎样,基层党建之责履行如何……正是通过这样一轮轮的述职评议考核,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知“事”明“责”的自觉性与日俱增,勇于直面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不断提升。

述职评议考核,述的是工作,评的是干部,既是为了知“事”明“责”,更是为了以“事”识人、以“责”察人。述好基层党建之职,是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应尽之责。述职评议在一时,实干担当靠平时。论“事”述“责”实不实,取决于知“事”明“责”实不实,也反映出成“事”尽“责”实不实。山东寿光建立巡听督导制度,通过强化日常考评提醒督促“一把手”知“事”于心、明“责”于身,切实把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当然,开展好述职评议考核,听的是“一把手”述职,评的是责任落实情况,考的是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既要传导压力,也要激发动力,还要凝聚合力,努力将述职、评议、考核三方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抓实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基层党建责任。

基层党建工作怎么抓,述职评议考核是风向标。开展好述职评议考核,既是为了总结盘点过去,更是为了思考谋划未来。述什么、怎么评、考哪些,多一些硬约束,以更加客观、更为精准的形式知“事”明“责”,能够引导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再思考、再聚力、再破题,敦促他们更好成“事”尽“责”,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常做常新、与时俱进,确保基层党建责任压紧压实、落实到位。

(宿迁市委组织部卢山)

破除干事创业的“板结”

“板结”是农业术语,指土壤表层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外因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土料被分散,干燥后土面变硬,以致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现象。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板结”、“知识板结”、“精神板结”的现象,影响工作开展,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

深化理论武装,破除“思想板结”。“思想板结”主要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对党的创新理论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等方面。破除“思想板结”,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上,落实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不负使命担当上,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攻坚克难奋进,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精准充电赋能,破除“知识板结”。“知识板结”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坚持依法执政、推动改革创新、驾驭风险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狠抓任务落实的本领还不够强。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陌生领域”,习惯于依赖过去的思维和经验,而忽视新知识新技术的作用等等。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特点,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组织开展精准专业、务实管用的系统化培训,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特别是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

鲜明实干导向,破除“精神板结”。“精神板结”主要表现在有的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在工作标准上就低不就高,在精力投入上就少不就多,在处理事务上就易不就难,乐得轻轻松松,甘于平平庸庸;有的领导干部在位不负责、不尽责,只求安稳、不求进取,只求不出事、不求办成事等等。“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应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真情关心关爱干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励他们更好地担负起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

(无锡市委组织部吴波,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党委书记言论:书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国企篇章”

作为来自产(行)业代表团的代表、能源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能够有幸参加本次大会并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重要讲话,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待、总结、部署文艺事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主动、深厚的为民情怀。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系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坚定弘扬正道,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国企篇章”。

一是传承好百年红色基因,引领四万矿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传统,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和“魂”。徐矿是具有139年煤炭开采史、93年党建史的“百年老店”,中国第一批煤矿产业工人在这里诞生,江苏工矿企业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成立,淮海战役“第一个大胜利”在这里打响,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映照着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新征程上,我们将传承好纯正红色基因,发掘好宝贵精神矿藏,弘扬好忠诚、坚守、奋斗、担当、情怀的新时期“徐矿精神”,引领四万矿工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忠诚永远成为徐矿人最鲜亮的底色!

二是建设好特色企业文化,以“家文化”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职工当家人、视职工如亲人、让职工当主人,以“百年徐矿、业兴家旺”为主题大力加强“家文化”建设,大力构建红色之家、奋斗之家、幸福之家,同心共建共维共享徐矿美好大家庭,四万徐矿人护家的责任感、建家的成就感、兴家的使命感被深度激活。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把职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收入高、环境美、精神富的高品质生活。

三是推进好新时代产改工作,以“三大地位”强化引导力凝聚力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中坚力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回应和解决了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近年来,在推进产改的火热篇章中,我们把“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使命追求,把“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作为庄严承诺,确立了“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待遇、社会上受尊重”的改革方向,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汇聚起了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将持续提升产业工人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地位”,带着感情融入职工,带着责任服务职工,带着成果惠及职工,全力打造收入高、形象好、精神足的新时代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四是弘扬好“三种精神”,以文明新风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近年来,我们大力弘扬劳模、劳动、工匠“三种精神”和徐矿特色好人文化,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好人等评选活动,先后推选出“江苏大师工匠”夏伯党、“天山守护神”许玉明、“忠孝两全好人”王玉久等一批新时代典型,激发了四万职工的爱党爱国、爱企爱岗热情。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坚定不移弘扬“三种精神”,传承“好人文化”,共建共维共享徐矿精神家园。

(中煤协会副会长,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州矿务局局长 冯兴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