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乡村振兴路上的盐城故事 2022-05-24 18:54     来源:盐阜大众报融媒体    作者:    浏览:2313次

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两个年轻人正挑战种植5000亩小麦;在盐都区郭猛镇,小小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全村人的污水处理问题,还村民清澈河流、整洁村落;在阜宁县羊寨镇,4位驻村第一书记凝成合力,迎来重点项目落地,实现富民强村……

此刻,田间地头正在上演的一个个故事,生动呈现了盐阜大地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


麦田中建了“停机坪”

两个人种5000亩小麦,能实现吗?

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有两个年轻人正在为此努力。

▲韦业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小麦病虫害喷防作业

5月5日下午,步凤镇江苏银宝高新农业有限公司无人农场的麦田里,伴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职业农民”韦业的遥控下,沿着麦田往返飞行,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我以前做计算机,韦业做财险。”同伴周琪说,“现在我俩每天研究的是怎么把小麦种好。”

怎么种?田里田外暗藏“玄机”。“你看见的是平整连片的麦田,其实麦田下面还埋着高科技。”周琪解释,比如麦田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无人机停机坪,每个停机坪都能通过太阳能蓄电,对应的两个停机坪之间,连接的智能管网深埋在土里,可以精准控制灌排。麦田四周更是安装了环境感知系统,辅助小型无人机完成日常苗情、草情、虫情的巡视。

这些信息每天都会汇总到农业专家的手机里,专家根据这些采集的信息,给韦业和周琪下达当天的“务农任务”。

效率到底怎么样?“就以喷洒农药为例,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喷洒10亩地,但是无人机均匀喷洒500亩只需3个小时。”周琪说,“周围的农户都啧啧称奇,有的甚至还想请我们帮忙。”

无人农场是盐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佳富村

农稳粮安,民之根本。盐城是农业大市,要以占全国0.66%的耕地,种出约占全国1.1%的粮食,保供责任重逾千钧。打造配套全、效益高、生态优的高标准农田意义深远。

从“地块零星分散”到“土地成框连片”,从“灌溉不便”到“智能灌溉”……近年来,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上个月,在省标准的基础上,盐城结合实际,出台《盐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出“农田连片平整、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通畅、农田生态良好、智能程度较高、生产方式先进、综合效益持续”八条标准,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把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落实到规划设计中,促进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50.9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3.3%。


污水处理站成了风景

在盐都区郭猛镇护西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公厕令人侧目,占地不大却干净整洁,白墙黛瓦自然融入周围的民居。不远处,一条小河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河坡绿草茵茵,干净的水流从出水口哗哗地流出。

污水就近处理,直接排放入河,这在以前,护西村村民想都不敢想。“大家之前没有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习惯,我们护西村离城镇远,单独修建污水管网不划算。”护西村党总支书记蒋美祥解释。

在尚庄镇民胜村,人居环境优美,水、电、气、道路、管网、绿化、污水处理等公共配套设施,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安心。

眼看周围村子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护西人坐不住了。村里决定发动大家改旱厕、修公厕,再将污水管网连到各家各户。这些污水收集后不用“长途跋涉”送到污水处理厂,护西村直接在村里修建了几座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眼前这座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说是“站”却是连房子也没有,更像一个景观带,连接着公厕、小河。村里各家生活污水收集后,汇聚到处理站的地下窨井中,用常规AO工艺,逐级处理后渗入地面一长方形地块中,这里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控制停留时间,达到进一步净化的目的,最终变成清水,并达到排放标准。

改造厕所、治理污水、提升环境,“灰头土脸”的农村变成了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土里刨食”的农民也变成了春风满面的新居民。

70岁的商凤兰走路精神抖擞、待人热情大方,脸上也看不出太多岁月的痕迹。她家住在潘黄街道新民村,宽敞明亮的小楼、干净整洁的院子、生机盎然的菜园,晚年生活惬意自如,出门朝北走两步是村民广场,晚上看电影跳广场舞,热闹非凡,朝西走三分钟,白天在现代大棚里除草栽苗,“土地”离地面一米多高,站着干活腰腿都有劲。“这个班上得舒服,活不重,还有人聊天,老伴在家做饭,我中午回家吃个饭就能睡觉。”

放眼盐城全域,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卫生户厕逐渐普及、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村容村貌持续提升、管护机制健全长效、农民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美丽乡村不仅承载了游子的乡愁,更是让农旅乡村游受到大家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尽情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田园之乐。

▲秦南镇千秋新型农村社区


“富民强村”的帮促队

“果园有任何问题都能来找我反馈!”徐广法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郑书记,郑书记就握着他的手对他嘱咐。

52岁的徐广法是阜宁县羊寨镇世明村的一位老果农,园子里种着200棵近30年的苹果树,一年到头两口子吃住都在果园里,就盼着成熟后,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采摘。“之前村里有段路不通畅,我们反映上去后,很快就修成了水泥路,游客小轿车能直接开到我们果园门口。”

去年4月,世明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永山刚到村里,就和世明村党总支书记王园园一起,走访了村里835户居民,做调查、摸家底。

郑永山摸排后发现世明村因地处黄河故道,以前叫果林村,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种果树,后来因效益不好,很多果树陆陆续续被扒掉。然而黄河故道沙土松软,适合长果树却不太适合种粮食,出路在哪里?郑永山上了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在市委驻阜宁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全力“撮合”下,外口、孔苏、苏水、世明等4个帮促村组成合力,与江苏银宝大地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合作协议,羊寨镇首个为现代化连锁农场提供烘干、仓贮、晒场等配套服务的基地正式落户。

▲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

“把4个帮促村的资金集中起来办项目,充分提高帮促资金使用效率,各村每年按投资额比例获取不低于8%的投资分红,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务工、就业、增收。”郑永山介绍,“这个项目不光富民增收,还能促进粮食稳产增效。”

去年,盐城从市直机关选派42名队员组建市委驻阜宁、射阳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重点帮促两地35个村。一年来,这些“吃住在镇、工作在村”驻村第一书记们因地制宜、各显神通,逐渐摸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

射阳县千秋镇竹节居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季微微,在本村可流转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在滨海县陈涛镇流转500亩土地,启动射阳第一个县外“飞地”村级集体农场;海河镇川彭村驻村第一书记于宇,遵循村里养殖黑山羊的传统,利用科技帮促,与市农科院合作,成立川彭黑山羊养殖中心,摸索最优肉料比与最佳上市时间,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海河镇同丰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永红,主动争取后方单位支持,在市直教育系统创造性开展消费帮促活动,将村里的农产品带到城里销售,销售总额达230万元。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生机无限。站在新起点上,俯瞰盐阜大地,1.7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上,新一轮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全面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