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国际湿地强磁场 五湖四海聚人才——2022’盐城籍在沪博士家乡行暨“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活动侧记 2022-11-18 15:1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作者:    浏览:3252次

才聚国际湿地,智汇沿海绿城。11月13日上午,中国·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举行,面向全球发出“招贤令”。作为峰会的子活动,下午举行的2022’盐城籍在沪博士家乡行暨“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邀请60余名盐城籍在沪博士回盐,看家乡面貌新变化,叙血浓于水的故乡情,商未来发展“金点子”。

说尽千言,不如立行。在沪博士家乡行活动积极响应沿海人才峰会的号召、贯彻落实峰会的精神、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盐城发展的有效之举。通过活动,展现我市渴求人才的初心、广纳人才的诚意、服务人才的决心,搭建人才与家乡信息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在沪博士家乡行活动是壮大盐城人才基本盘的破题之钥。每一位从盐城走出去的精英和俊杰都是盐城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财富、最骄傲的资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美丽盐城”建设者的版图不可缺少外地乡贤的星际坐标。他们可以为家乡改革出谋划策、贡智献力,可以为家乡建设引才引智、引技引资,他们不仅是盐城发展的见证者、宣传员,更可能是参与者、生力军。

同饮一乡水,共护家乡美。在沪博士家乡行活动是引导全球各地的盐城籍高层次人才关心家乡、情系家乡、助力家乡活动的一个开端之笔、开篇之作。盐城不仅要加强与上海人才社团的合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地人才社团组织的交流合作,拿着人才“招贤令”、点亮全球“乡贤谱”、构筑最强“朋友圈”、招引更多“金凤凰”,谱写大美盐城新华章。

梁园虽好,不及衣胞地;都市霓彩,莫若故乡月。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常回家看看”,“乡音”必将汇聚成推动盐城发展的时代“强音”,“乡情”必会激荡成推动盐城发展的筑梦“豪情”,在实现盐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代代名士成就瓢城的厚重历史与文脉悠长,各行业精英点亮盐城的繁华当下与幸福未来。

“得人才者得天下”,足够的人才数量,既是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尺,也是一地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更是加速科技创新、产业落地的关键前提。

为加快“产才融合、绿色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在沪盐城籍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撑作用,11月12日至13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2’盐城籍在沪博士家乡行暨“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在盐成功举行。

这是一场充满乡音乡情的欢聚会,六十多名在沪的盐城籍博士,在两天时间里纵览家乡“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大美风光。行走在如置画卷的黄海森林公园体验“绿肺”的沁人心脾、观赏候鸟翔集的条子泥的野趣风光,感受荷兰花海的绚烂之美,更在洋溢无限城市活力的KK-PARK国际街区、展现智慧风采的数梦小镇、擘画新未来的南海未来城等诸多高精尖项目现场,看到盐城这座沿海绿城拔节生长的澎湃内生力。

这是一场成果丰硕的对接会,围绕“产才融合·绿色发展”主题,我市人才政策、绿色发展情况、盐南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离岸研发孵化政策等情况被逐一介绍、详细讲解。15项科研成果和专利产品在会议中现场发布、精准推送,参会者充分感受到盐城“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的火热实践和“五湖四海聚人才”的引才决心。

这是一场奋进新征程的交流会,各位乡贤和专家学者一道共商建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大计,共谋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之策。全国不同行业的15名顶尖人才受邀成为“盐城市高层次人才智库特聘专家”,为“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刻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今天的盐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11月13日,中国·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在盐举行,盐城面向全球发出“招贤令”“英雄帖”。盐城市委书记徐缨表示,生态是盐城的家底,湿地是盐城的名片,“我们诚邀广大产业‘帅才’、科技‘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携手盐城、追光而行、共赢未来!”

在13日下午召开的“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费坚一句“欢迎回家”瞬间点燃了在场60多位博士的心绪;这句“欢迎回家”熨帖了游子们一路的奔波和疲惫;这句“欢迎回家”将众人的心与故土贴得更紧。乡音温暖,乡情绵长;走得再远,最牵挂的还是家乡。

搭台筑巢聚英才,产才融合助发展。费坚表示,举办这次家乡行和研讨会活动,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加快产才融合步伐的有力行动,也是聚焦沿海、融入上海、外向出海的有效举措,更是高端对话、密切联系、交流合作的有益探索。希望借此活动进一步密切与在沪博士的联系交流,构筑起盐城最强朋友圈,在更大范围内汇集智慧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省人才学会会长刘小群说,盐城籍在沪博士既是盐城人民的骄傲,又是我省宝贵的人才资源,希望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振兴家乡。省人才学会将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盐城人才事业发展,助力盐城加快建设人才服务的领先之地、人才市场的发达之地、人才生活的优渥之地。

行而不辍,方以致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集成出台“1+7”政策文件……近几年我市不断推出高含金量、干货满满的引才政策,拿出上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资助创造,用“真心实意”为人才就业创业、实现价值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聚力打造全国沿海高质量发展产才融合示范区、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人才高地,以广大人才的参与、支撑和引领造就盐城的百业兴盛、生机勃发,正形成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产业引领 构建聚才磁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然而栽下梧桐树,方有凤凰来。要做人才强磁场,须有产业聚能环。

坚持产业重中之重地位,高起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黄海新区,做大做强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重抓以海洋经济为主导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做好产才融合发展文章,让各类人才在这片现代产业发展热土中大显身手、绽放精彩。

数梦小镇

南海未来城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是当下盐城产业最闪亮的底色。

向绿而行,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兼具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盐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等多个世界级和国家级称号。

以绿而兴,建设绿色制造之城。新能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开票销售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储能产业已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动力电池产业,企业已建成产能44.5GWh、在建产能68.3GWh。全市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新创省示范智能工厂7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1家,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我市。

逐绿而新,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正积极推动“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探索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是全国第五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

因绿而幸,建设绿色宜居之城。盐城高新区创成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环保高新区创成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盐南高新区通过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验收,高铁、高速、高架、航空、港口为一体的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盐城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北京“一日商务圈”,县县通高铁;“一港四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架起了盐城走向世界的海上大通道。

“此次家乡行‘悟变化、促发展’的主题更突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表示,盐城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殊荣的背后凝聚了几代家乡父老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上的辛劳、汗水和智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盐城的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期待今后能进一步加强在沪盐城籍博士专家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家乡的交流,用在沪盐城籍博士专家科技人才的优势赋能盐城的产业腾飞。

我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10年来,盐城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千亿元级台阶,增长到661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7位。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我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我市被评选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全球最大的鸟类“飞机场”“停机坪”“加油站”,盐城市高层次人才协会会长郭玉生的形象比喻让众人瞬间对条子泥湿地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力昕16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走过万水千山,依旧觉得家乡最好,目前已经在家乡买房。他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需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的盐城给出了答案。他真诚祝愿盐城成为长三角地区最美丽生态绿洲和创新热土。他指出,当下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颠覆性、全方位,盐城如果要保持未来发展优势,需要在此方面进行深耕。

“今年家乡行,我看到了新城市亮点、新制造业、新园林和新朋友,家乡年年添新人添新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冯坚点评条子泥湿地是“美艳惊人,世界遗产”。他表示,候鸟喜欢的地方,人也会喜欢。盐城给候鸟建造了适宜停留的环境,有理由有能力给自己建造更好的适宜居住的环境。明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会把盐城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他为此充满期待。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林利为家乡美丽环境而骄傲,为家乡人民保护生态文明和地球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自豪。作为一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家,她很高兴在此次活动中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心血管健康服务,并表示今后只要家乡的父老乡亲有这方面健康需求,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盐城以全国0.18%的土地、0.61%的耕地,生产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猪肉、2%的水产品、2%的蔬菜和3%的蛋类,为“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作出积极贡献。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监察部总经理、巡察办主任吴寒月从乡村振兴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在沪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激发在沪博士群体激情与动力,搭起联系外界的桥梁。其次建立常态化交流研讨机制,在每年一次“家乡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多领域交流研讨活动,为深度合作打基础。此外,将“朋友圈”的半径扩大至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全国各大城市,统筹全球全国乡贤的资源力量共同助力盐城。

政策护航 搭建事业乐园

盐城制定的“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内容全面,干货满满,但还需凸显自身的特色,必须用事业提升人才价值,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来做人才引进工作,知才情,解才难,顺才意,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人才可以从多元角度定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是人才。随着社会发展,人才形势不断变化,人才问题也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谋变。

上海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会长、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金正基表示,盐城不仅是可以敞开心扉的地方,也应是青年人憧憬事业的梦都。可用乡土、乡音、乡情为纽带,呼唤乡贤各类人才回家乡聚议,引导能人高人为家乡经济出力。同时要树立人才资源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新观念,对人手、人才、人物全面重视,以能力为标准,努力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招进来,使用好。

此次研讨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成辉就盐城市人才政策情况进行了推介。

坚持秉承最大诚意,支持各类人才来盐发展。据了解,从顶尖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企业全职引进的高级技师,盐城出台了最高1亿元的奖金资助。近年来,盐城已连续资助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080个,发放资助资金18.92亿元,其中单体资助超千万元项目18个。

出台优厚政策,解决各类人才后顾之忧。盐城不仅向各级人才提供生活补贴、租房补贴、探亲交通补贴、购房补贴、购房贷款额度的放宽等多项福利政策,盐城还立足让人才“保值”“增值”,面向国有企事业单位,设立规模1亿元的人才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鼓励人才提升学历层次、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创新实践。政策补贴周期和金额在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位居前列。

西伏河数字智能创新社区

坚持构筑强大平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外地高校、院所等不论是在盐直接建立分校还是创办研究机构,甚至包括协助孵化企业的第三方运营团队,我市人才政策中都给予了相应的经费支持。我市还加强企业主体授权,实施重点产业链企业“名校优生”计划和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对年实际纳税达2000万元的重点产业链企业,给予特殊人才引进推荐名额,享受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提高购房贷款额度等待遇;对在企业研发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子女在盐城入学、父母配偶就医体检开辟绿色通道等服务,努力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松绑”。

“通过润阳悦达光伏和SK新能源,我看到家乡的新能源生产已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通过极智嘉机器人和新石器智能科技公司的生产和服务产品,我看到未来全球的新型生产生活方式有我们‘盐城智造’。我还看到盐城在领导思维、交通、人才诸方面已经打造好了基础设施,完全有能力吸引新经济业态在盐城汇聚。”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总监、博士杨群表示,短短的两天行程,在体会家乡人民热情似火款待的同时,她不仅感受到盐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感受到政府求贤如渴的心态。大量的可操作的人才政策出炉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荟萃于盐城。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也是全球人才智力集聚中心,想要加快上海资源与盐城的合作,就要牢牢锁定人才资源。做到谋划发展优先考虑人才支撑,配置资源优先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徐斌认为可以通过需求导向,结合产业链条,聚焦园区产业特点精准引才,同时了解人才需求针对性地扶持,营造一流园区环境真心留才。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园区平台载体精心育才,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科技依托 厚植发展沃土

“故乡的成就和变化,我在东台黄海森林公园数万亩人工林中感受到、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条子泥湿地中感受到、在家乡新能源消费已经超传统化石能源的信息中感受到。”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表示,匆匆两日之行,家乡不仅以自然遗产和人文精神让归乡的游子感受到亲切,所参观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原创力更让人惊喜,他对家乡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充满期待。

“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对人才的重视深深打动了我。在沪盐城籍博士创新创业基地办公室宽敞明亮,各项配套政策也同步落实,这些为科研人员安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驾驶总工、系统产品总监张效宇表示,参观的盐城极智嘉机器人有限公司、江苏高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江苏新石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新石器拥有全球领先的基于L4级无人驾驶技术、核心模块自研比例更是高达80%,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市对高新技术落地工作的重视,在相关科技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信我市的科研科创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我市高标准搭建科创平台,致力于成为各类人才最佳的“合伙人”、永远的“同行者”。

据悉,我市将加快布局一批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拓展提升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盐城研发中心功能,着力打造一批创客空间、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和多层次“创新节点”,大力招引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和高端创新团队来盐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产业研发总部,为各类人才迸发才智、创新创造厚植沃土,保驾护航。

盐南高新区被称为全市“创新之核”。据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海宁介绍,该区拥有科创载体面积80万平方米,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平台11个,与港科大、东南大学、省产研院等大院大所形成合作,落户领军团队30多个,新兴产业投入年均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先后创成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制造业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等品牌近20个,在省级高新区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居苏中苏北前列。

不仅如此,依托西伏河科创走廊、鸿蒙科创园、新弄里科创服务业集聚区等7大科创平台,创投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励行空间等11个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盐南高新区专门设立的“在沪盐城籍博士创新创业基地”可提供1至3年免租期,区内的威固超算盐城实验室、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苏港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可助力人才奏响梦想最强音,驶入事业快车道。

复旦大学微生物感染与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朱乃硕提供了免疫耐受诱导型干细胞(iT-MSC)制备技术、CEP-CIK肿瘤特异性杀伤技术、高效病毒生态消毒剂、免疫多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介绍。同时他也谈及盐城红色文化建设,建议盐城汪朱集村等三个拥有新四军旧址的村子联建红色小镇,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希望能在家乡创办一个“鸿博书院”,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年轻一代人学会思考和行动。

各地都在探索新阶段城市的数字化建设。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委员、零点有数集团董事长袁岳则从城市数智化创新治理角度说起,谈到了算法的重要性。数字化治理脑核是给领导做重大事项的参谋助手,反应速度和响应速度都要求很高,需要算法级的分析能力。他建议盐城的数字化治理探索注意六个工作关键点。首先是重视与提升整合型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质量。其次是平衡分布算力、算量和算法投入,确保城市管理场景的分期定义。再次是重视在关键数字化应用场景中的业务经验提炼、逻辑梳理和跨部门数据连接,让数智模块应用单位有更大的发言权,此外,需重视政务热线、办事系统等为民为企服务端的问题场景和线索数据,来定义建设内容、匹配对接单位、衡量建设效果。同时要重视对于国内外数智化治理应用标杆的汇集和学习,最后还需重视数智化人才本土化工作。袁岳认为盐城不仅要向外学习更要向内精进,发挥煮海为盐的海盐文化精神,打造各行各业专精特新化人才队伍,推动城市繁荣发展,成为赶超京津的黄金宝地。

“这次盐城籍在沪博士家乡行暨‘产才融合·绿色发展’研讨会活动体现了盐城市领导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我科研团队的两大应用开发研究,一个是高科技制造提供太阳能热发电及相关季节性太阳能蓄热供暖、制冷装置,可努力实现新材料的自主可控、降低太阳能热发电成本。另一个是用农作物秸秆(芦苇)和农村生活废物混合制备生物炭,可变废为宝,促进‘碳中和’。两项研究正好与家乡‘绿色能源之城’和‘绿色生态之城’建设主题颇为契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宇翔表示,“通过这两天的家乡行,我感到盐城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家乡领导支持力度大。我们团队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早争取得到家乡领导的支持,为盐城的振兴作出贡献。”

服务贴心 打造成功福地

谈及参观感悟,很多博士对坐落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家专注于光伏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11月3日,该公司获批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将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上市。该公司创始人陶龙忠博士是今年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

“盐城是我的福地,悦达是我的靠山。”陶龙忠在采访中如是说。

“盐城未来的发展,最大的增量在沿海,最大的变量在人才”。润阳正是“引进一个人才、创立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典型。

2017年,由我市最大国有企业悦达集团招引至盐城的润阳还是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陶龙忠率领的仅仅是一个研发团队。作为一个以亿元为投资单位的项目,合作方悦达集团包揽了润阳前期建设和后期运作的大小事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竭尽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在项目审批、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和帮助。正是在合作方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润阳光伏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施工(打桩)、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润阳速度”。在盐城发展的几年时间内,润阳光伏可谓气势如虹,大跨步成长为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极大推动了我市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

潮奔黄海,才聚盐城。润阳是我市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生态的缩影。

“人到盐城才无忧。”据悉,我市出台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全过程服务的政策,形成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全过程闭环体系,让各类人才在盐“拥有一个家、融入一座城”;深入开展“乐在盐城”系列活动,定期举办人才沙龙、青年联谊活动,聚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区青年人才心仪的向往之地;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日常联系关爱等服务,积极推荐各层次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近悦远来,归如流水。正是盐城在高水平人才发展生态方面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在盐城发展的各路英才收获心之所属的幸福人生。

繁星生于苍穹,又点亮苍穹。

此次活动,从盐城走出的优秀乡贤代表纷纷为家乡绿色发展建言献策,有人提议盐城积极融入上海,有的人提议盐城发挥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与上海形成互补,共建多建基地。有人提供科研成果供家乡优先转化,与此同时,他们一致的心声是对盐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期望和对家乡热情招待的感谢。

教育兴,产业兴。上海卓沪律师事务所主任左元宏是江苏海洋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他表示,家乡坐拥江苏省内最绵长的海岸线和最广阔的海域面积,域内土地辽阔、湿地众多、资源丰富。他可联系母校,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给本土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助力。采用本地高校与外地高校联建、共建的模式,帮助专家形成有效且稳定的团队结构。

“高铁开通,盐城与上海的时间距离缩短至2个小时,大大方便了两地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上海的高层次人才在盐城兼职办公成为可能。”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华飞建议盐城市政府牵头,与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若干产业方向,布局建设产业研究院,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与地方的产业优势和空间优势,带动地方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

持有同样建议的还有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徐克。他表示,“科技兴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先行发达地区都在积极布局科学城的建设。从长远来看,盐城的发展要实现弯道超车,有必要在科技力量的培育上多下功夫,目前盐城已经在招才引智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因此建议盐城尽快启动新建一所世界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建一座科学城,加大科学人才组织载体和空间载体的建设,利在千秋。

“即使身在外地,我也时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不管走到哪里,家乡永远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徐斌表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期望在医疗卫生健康方面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家乡人民一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及健康盐城的建设。利用学习到的上海先进经验及团结上海医疗卫生健康专家,与家乡人民共同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鸿蒙智联科技创新园

数字互娱产业基地

聚龙湖

近处思家乡、高处思未来。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崔宇驰坦言,盐城的发展进程大大超乎了他的预料和想象,战略超前的盐南高新区布局、洁净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面貌、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凡此种种,使得城市更加宜居,环境更加优越,政策更加配套,即使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树高千尺不忘根。崔宇驰说,“虽然我人在上海,但心依然牵挂这片热土,情仍然寄望这方乡亲,永远热爱这个养育我的城市。我将发挥自己所长,多宣传推介家乡的产业、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盐城创新创业,助力盐城高质量发展。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与家乡合作,为家乡的企业带来更尖端的信息和技术,为盐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时代是最大的机遇,趋势是最强的力量。活动最后,研讨会主持人郭玉生表示,盐城加快推进“产才融合·绿色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他欢迎诸位乡贤多到盐城的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感受盐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盐城这片尊才爱才、成就人才的热土上,在“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施展科创智慧,发挥创业才华,成就美好人生,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盐阜大地上展现可观感的现实图景,让更多的千里马在盐阜大地竞相奔腾。

回眸走过的路,盐城在时代风云变幻下始终砥砺奋进、不断跨越赶超,靠的就是以发展为要、以人才为本,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眺望前行的路,在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在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新征程中,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这片“国际湿地、沿海绿城”里,人才与城市正在双向奔赴、互促成长,共创、共享灿烂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