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盐阜平原上的英烈故事之《大堤屹立,丰碑永在》 2019-11-07 16:29     来源:    作者:    浏览:1808次

   盐城,一方红色热土,一座英雄之城。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重心所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里更占据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地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红色记忆》系列音频”盐阜草原上英烈故事”特邀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国家一级作家张晓惠以纪实散文的文体撰稿,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讲述,生动再现盐阜儿女为追求真理而不忘初心浴血奋战的斗争故事,启迪和激励大众传承红色基因、铁军精神,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盐阜平原上的英烈故事之

大堤屹立,丰碑永在



向上滑动阅览

大堤屹立,丰碑永在

张晓惠


新四军纪念馆展厅中,有块上了年岁的宋公碑,再现着抗战时期,阜宁县首任县长宋乃德率领阜东人民与自然灾害、与敌顽进行斗争可歌可泣的一幕。

这块长196公分,宽61公分,厚12公分的宋公碑上,承载着盐阜人民最深刻的填海记忆,凝聚了那段修堤的红色历史。

新四军为我们将大堤修好啦!

不要怕海潮海啸啦!

再也不要东躲西跑啦!

沿海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欢欣跳跃,几个小伙子从家中拿出了铁盆子铜罐子,边喊边敲沿着大堤一路奔跑。人们的欢呼声,当——当——当的敲盆声,与大堤外哗哗的海浪声,在天地之间汇成了浑厚又喜悦的交响。

这是1941年7月5日。这个日子,也是盐阜大地黄海之滨久负盛名的宋公堤竣工的日子。

位于黄海之滨的阜宁县,历史上时常遭受大潮与海啸的侵扰,灾害所至,百姓流离失所,村庄满目疮痍。多少年来,苏北沿海民众盼望着能有一条坚固的海堤,挡住那肆虐的海潮。

1940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修筑海堤的重任就落到了首任县长宋乃德的肩上。新政府一成立,就尊重民意,召开座谈会,广泛探讨修筑海堤的议题。然而在场的有些人却对抗日民主政府是否真心修堤持有戒心。宋乃德动情地劝说:“无情的海啸年复一年地摧残、毁灭着沿海人民的安全,百姓家破人亡,奔走呼号。历代统治者只顾狂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我们共产党为民众谋福利,抗日民主政府决不会不体恤民情。这海堤一定要修!”

1941年2月,阜宁县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了,大会再次郑重的讨论修筑海堤之事。在会上宋乃德耐心说服、主持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修筑海堤的提案。大会决定由抗日民主政府主持,修堤费用不由人民负担,以盐税做抵押,发行公债,日后归政府偿还。

春日的阳光在黄海的水波海浪上倾泻出万道金光,来来往往的人们绽放着喜悦的笑容。5月15日,筑堤工程在黄海边拉开了帷幕。民工如潮,前呼后拥;运输牛车,络绎不绝。筑堤工人从开始的千余人迅速增加到9000多人:这是我们自己的大堤,这是老百姓平安相住的保命堤呀!

面对如此庞大的筑堤大军,粮食和饮水一时成为最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海堤顺利修筑,宋乃德派专人组织了几十辆牛车从30多里外的地方日夜送水。三师师长黄克诚也在军粮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分批调拨了12万斤粮食送到了工地。

筑堤工期时间过半,可接连几天的狂风骤雨使三分之一的民工身体染病,再加上潮汛将至,担心海啸爆发,民工纷纷回到家中。工程完全陷于停顿。

“这怎么行!为了确保夏秋汛期沿海民众安全,民工不能撤,工程不能停,必须一气呵成!”宋乃德焦急万分一锤定音!

身患疟疾的宋乃德,立即冒雨涉水前往工地。从县政府到工地的60里路程平地水深两尺,宋乃德几次跌倒在水中,警卫员把他扶到马上,终于满身泥泞赶到了工地。他在工地上一住就是几天,风吹雨淋加上着急上火,虚弱地几乎不能行走,最后昏睡在独轮车上被抬回了县政府。

宋县长带病住到工地上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民工不用动员和劝说,又纷纷回到了工地。可就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敌人的破坏从地下变成了公开的行动。施工现场指挥陈振东因叛徒出卖,遭土匪绑架,押往海边。

黄海掀起万倾巨浪,浪花恍若苍天泪下。陈振东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面对匪徒的酷刑,他正色说:“要是杀我,请带我到堤上。我为筑堤而来,今为筑堤而死,死而无憾!”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声音,令匪徒们恐慌万状,残忍地割断了他的双腿,用绳子将其活活绞死,抛入黄海。陈振东牺牲后的第二天,1941年7月5日,历经坎坷的海防大堤终于全线竣工。

大堤高3米,全长45公里,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南北。

新堤坝建成后的一天晚上,海啸再一次狂卷翻腾而至,但海堤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岿然不动,巍然屹立在盐阜大地的海岸线上。饱受海潮肆虐之苦的沿海百姓奔走相告,万众欢腾,交口称赞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德。

为感谢县长宋乃德,当地开明士绅送来了怀表和毛毯以示纪念,百姓送来了新鲜的海菜与鸡蛋。人们将新海堤与当年范仲淹所修的“范公堤”相媲美,把它誉为“宋公堤”。

有诗为证: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

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逢潮声思“宋公”。

时至今日,宋公堤与新修的达标海堤,仍是维系800多万盐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大堤,成为见证新四军为人民做实事的见证与地标。更记载着革命前辈、先烈的热血荣光,成为人们心中一块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