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红色”讲解员唐文祥的坚守与担当 2020-04-14 14:38     来源:    作者:    浏览:2576次

作    者:唐春霞,中共党员,盐城市阜宁县融媒体中心通联部主任;

               董加彩,中共党员,盐城市阜宁县芦蒲镇党委宣传干事。

朗读者:陈晓琼,中共党员,阜宁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办事员,盐城市党建播音员。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耸立在阜宁县芦蒲镇境内,塔下长眠着1760位英烈。就在这块圣土上,年近古稀的老教师唐文祥,30多年来义务担当讲解员,用坚守之心默默守护和慰藉着先烈英魂。

没有一分报酬,就凭着对英烈的景仰,怀揣着对志士的崇敬,唐文祥将义务讲解当事业来做,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芦蒲烈士塔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传承这段厚重的历史,30多年里,唐文祥整理出了几万字的革命烈士史料,把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传递给每一个参观者。他还自学了电脑操作、视频制作,并将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整理好发到网上。

这些年,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凡听过唐文祥讲解的人都会被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为了让每一位来者都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唐文祥自备话筒和照相机守候在烈士陵园的大门口等待游客。为方便游客留下纪念,他还义务为游客们照相,将照片连同烈士塔的相关资料发送给游客。

在做好红色文化宣讲的同时,唐文祥还十分注重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和挖掘,有的还精心收藏,对远道而来祭扫烈士纪念塔的人们,他都格外认真接待,并与他们互通有无,力求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史实资料。

2004年夏日的一个下午,原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烈士的儿子到芦蒲烈士塔祭扫。可真不凑巧,一下车就哗哗大雨下个不停。祭扫结束后,谢祥军烈士的儿子把他父亲1943年在盐城战争年代的照片赠送给芦蒲烈士塔陈列馆,可陵园又没有人在场,在没人接收的情况下唐文祥便主动接收下来,并用塑料纸包好,回家后生怕弄脏弄坏,他又自费将照片封好珍藏,一直完好无损地收藏着,等烈士陵园陈列馆扩建时陈列出来。2008年4月,黄克诚将军的女儿黄梅夫妇到芦蒲烈士塔祭扫,夫妇俩在六堡战役二十一烈士墓前,听了唐文祥讲述当年二十一烈士为保卫新四军三师师部而壮烈献身的动人事迹后,夫妻俩跪在烈士墓前痛哭不已。黄梅的丈夫赵杰斌虽身患帕金森疾病,还用他那颤抖的手为死难烈士题词:人民英烈,万古流芳。

在日常生活中,唐文祥也十分留心红色文物的保护和挖掘,为红色文化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他听人讲益林战役中阵亡的殷绍礼师长死后的安葬过程和安葬地点与已报道的情节有明显出入,他便走村入户,遇到有学问的地方老人便认真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细心走访了解,终于准确找到了殷师长的第一次安葬墓——原芦蒲镇周门小学境内,并挖出了当年殷师长部下的战士们亲手刻制的石碑,获得了一件难得的红色文物。

唐文祥退休前是芦蒲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在四十年的任教生涯中,他曾担任14年的芦蒲镇少先队总辅导员,在这期间他上百次领着孩子们祭扫革命烈士,开展“我与烈士比童年”“踏着英雄足迹走”等系列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撒下红色的种子。1989年,他荣获“盐城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担任辅导员期间,年年被评为“阜宁县优秀少先队总辅导员”,两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退休后本该在家安度晚年的唐文祥却一如以往,随时为前来芦蒲烈士塔瞻仰的人们讲解,大家听了他的讲解既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被他义务讲解的举动感动。如今,唐文祥已是满头白发,但他依然是那么精神,每每讲起红色文化或发现一点文物线索,他便会精神十足,热心投入。由于他热心于红色文化,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省市县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先后予以报道,2014年他被评为“阜宁好人”,2015年又被评为“盐城好人”。当媒体采访他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能献出自已的生命,我做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只要身体能行,我将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