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唐闻声,中共党员,东台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
朗读者:李 健,中共党员,射阳县双语小学教师,盐城市党建播音员。
7月31日上午,建军节前,我们探望东台市人民法院已故法官徐坚强的父亲徐宝芝。
这天骄阳似火。徐老住在东台市五烈镇大同村。从国道下来,走了10分钟,来到一个小院。院子里挂满红的葡萄、绿的丝瓜、圆滚滚的南瓜,还有一株雪松,枝繁叶茂。
老人82岁了,耳聪目明。1956年在部队服役,1960年退伍,放弃国家安排,主动要求回家务农。“我是种田出身,坐机关、做干部还是留给别人吧。”
老人省吃俭用供老大徐坚强考上师范学校、1989年进入法院工作。老人教育道:“我知道你是个孝子,但我更加希望你做个清官!共产党发的工资足够我们养家糊口,碗外的千万不能吃!”每次孩子回家,老人都是耳提面命,不放过一次教诲的机会,“你拿了不该拿的钱,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徐坚强牢记嘱托,28年如一日,爱岗奉献、一心为民,办理各类案件近2000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2018年1月13日,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享年55岁。
“他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伤心啊!但是,他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打官司的老百姓!”
骨子里的坚韧让老人很快振作起来,认真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现在政策好啊,每个月国家都发给我200多,孩子们给我钱,买各种补品,我也不需要。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土豆、青椒、韭菜,四季蔬菜都有。”
“人要知足。当时驻扎朝鲜,有个大丰的战友,扑灭山火牺牲了,长眠在异国他乡。和他们比,我有什么不满意的。”老人眼眶噙满了泪水。“还有人鼓动我去北京上访,被我劈头盖脸骂走了。我受党教育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去为党抹黑?我生死都是党的人!我们真正苦过的人才知道,现在的日子有多好。要珍惜啊!”
“我每天4点起床,跑1个小时,早饭后下地劳动。下午在树荫下看书,晚上再看看新闻联播。看到国家一天比一天好,夜里都睡得很香。”“我要健康活着,上不向组织提要求,下不为子孙添麻烦。”
分别时,老人坚持送我们到门口。回头看去,院子里的雪松郁郁葱葱,直插蓝天,像英姿挺拔的战士陪着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徐坚强生有一个女孩小瑾,以前在上海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月薪近2万。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母亲和爷爷,辞去工作回到东台,当年就考取了公务员。8月1日,我专门找了她。
“爸爸走后,我带爷爷去了北京,这也是爸爸生前的愿望。爷爷还是59年在北京的,当时和战友们一起盖军事博物馆,一晃快60年了。一路上,我发现爷爷像变了一个人。坐在高铁上6个小时舍不得合眼,就想认真体会我们的‘中国速度’;凌晨兴致勃勃拉着我排队去天安门看升旗,国歌响起时跟着大声唱;把看升旗时买的一面小国旗,用最新的衣服裹着,小心翼翼地带了回来,虔诚地挂在了家里!”
“我之前一直很困惑,为什么爸爸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这么久,不会疲乏吗?而且都50多了,还每天加班,没有双休,问到他,总说手上的案子不能耽误。他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要换位思考,要尽量帮他们。’那时候觉得,哪有这么严重?可自己做了公务员后才发现,你的一个疏漏,都会对老百姓造成很大影响;你的一次怠慢,都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说到这里,这个年轻的姑娘笑了笑。“这一年多,我看了爸爸留下的许多工作笔记,听了很多同事讲他,经常和爷爷聊天,这是我了解爷爷和爸爸最多的一年。我为他们自豪!我现在就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无愧于心,无愧于公务员的岗位,更希望能早日入党!”
欣慰的是,小瑾已经小有成就。继2016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后,去年撰写的童话获首届“小十月文学奖”金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祖孙三代,爷爷,换装不换心,退伍不褪色;父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女儿,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从他们身上真切地看到了家风的传承。
致敬老兵,致敬坚强,致敬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