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射阳县:强堡垒、增活力,引领发展“党建力量” 2020-08-20 10:47     来源:射阳县委组织部    作者:    浏览:959次

黄海之滨,射阳河畔,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相得益彰;城市经营自成一格,新城打造、老城升级齐头并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百花齐放……在这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活跃着的成百上千个“战斗堡垒”和“红色先锋”,汇聚起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力量。

今年以来,射阳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目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多举措提升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厚植根基筑牢基层“堡垒”

“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应俱全,不仅帮助我们解决难事,还带领我们发展经济,真是群众的‘大后方’。”村民吉洪兰感叹道。

在洋马镇贺东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基因、海盐海渔、中医中药”的文化传承在村史馆中被细细诉说,各类花茶类电商产品在展示空间一一亮相,支部书记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既方便了群众办事,更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菊花、林木、“菊之稻”等,为植绿美丽乡村、提高村级收入、带动村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党的基层组织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执政根基。

射阳县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支部建设年”活动,坚持“标准+示范”,全面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支部各有其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5大类、177条标准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明确路径,方便基层党建按图索骥,查找不足补短板,切实提升基层党建战斗力。在党建创优示范方面,我县围绕绿色发展创业、红色基因传承、便民服务先锋和后进整顿合格等方向,鼓励各镇区结合区域产业、文化、历史等创建独具特色的支部“区块链”,致力形成全县基层党建特色“示范带”。

如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让基层党组织焕发勃勃生机?我县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督查整改机制,把脉问诊、定期排查,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为基层党组织“强筋健骨”。我县通过“支部自查、党委检查、单位互查、组织部督查”的立体式督查机制、督查结果向支部书记现场反馈与党工委书记书面反馈“双反馈”机制以及问题交办机制等,明确各基层党组织问题整改清单,立行立改、狠抓落实,全力打造“硬核”基层“堡垒”。

激发活力培强组织“领头雁”

3月30日上午,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8名先进分子接受“战疫”考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彰显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据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2400个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4.89万名党员先锋日夜坚守,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引领一方发展的“领头雁”。“为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射阳县着重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始终严把党员发展关、党员教育管理关、党员活动成效关,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个体不断发展。”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射阳县建立发展党员工作“一次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制定2020年全县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组织7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300多名党员发展对象统一培训、统一考试;严格落实每月报批制度,将政治标准始终放在首位,坚持发展党员质量,强化过程管理,把好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程序关,共发展党员110余人,为党组织凝聚了更多“中坚”力量。

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上,射阳县探索实施党员“微积分”管理,将党员分为五种类型,“分类对表、积分考核;分级对标、进位争先;分层对照、提升管理”,营造“比学赶超”争做优秀党员的浓厚氛围。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我县持续发挥党建融媒作用,持续深化共产党员“你我他”品牌影响力,举办“你我他”抗“疫”专题活动,展现普通党员心手相连、万众一心抗疫的射阳情怀;开通全县远教站点大喇叭,邀请“百姓名嘴”自编自导自演快板书、顺口溜、抖音,传递时代“好声音”。

实践是淬炼党员干部的大熔炉,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必要途径。我县以“四季为民”为主线,以“党内生活日”“党员活动日”“党群同心日”为主题,采取“室内+室外”“线下+线上”“传统+全媒体”等形式,创新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打造一批“党味”浓、“情味”深、“回味”长的优秀支部主题党日案例,进一步提高主题党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引领发展打造“党建引擎”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基本理念。射阳县始终把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检验党建工作实效的“试金石”,努力打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党建引擎”。

特庸镇王村村拥有7500亩耕地,栽种近7000亩湖桑,村里有蚕桑大户300户,蚕桑产业是该村的经济支柱。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动产业振兴,让村民安居乐业?该村党总支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契机,建设集中提供服务的党群服务中心,推行“春蚕”党建工作法,开发特色田园乡村项目,扩大桑蚕文化影响力,做优特色品牌,努力实现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的融合发展。如今,王村村蚕桑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桑苗畅销国内外,村内有20多家桑树和蚕制品加工企业、50多名专业蚕桑经纪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9万元。

我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党建统领、动能融合、强基领航的新格局。在海河镇,烈士村流转村内土地千余亩,以土地入股县国投公司大米产业园;开发建设四季果香现代农业园,历经三年,打造集农旅、观光、采摘、民宿、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田园乡村游;推进扶贫项目产业化,新建观光扶贫梨果园及现代科技扶贫大棚,累计带动低收入农户156户326人脱贫。

近年来,我县持续做优集体增收创业大赛等村居交流学习平台,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居扶贫发展产业项目,凝聚基层党组织创业干事热情,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群众从“抄手看”到“拍手赞”“动手干”。县服务指导团队还深入各镇区“初诊”找“出路”,会同镇村“会诊”谈“项目”,共梳理出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开发集体资源等七大类18种路子,致力帮助48个没有项目的村居培植至少一项增收产业。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现如今,一个个党支部、一名名党员正引领着全县百万人民,一路高歌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