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境内有烈士命名镇村128个、红色遗存248处。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做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贯通融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见实效。
“零距离”学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瞻仰“宋公碑”。盐城市委中心组前往新四军纪念馆瞻仰“宋公碑”、上专题微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市委主要领导领学毛泽东同志经典名篇《为人民服务》,讲述新四军领导盐阜人民修建宋公堤的动人故事。这一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等中央、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上好“第一课”。将128个烈士命名镇村、248处红色遗存作为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课堂,组织开展烈士命名镇村党组织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第一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先烈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组织“祭英烈”。盐城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同志前往五条岭烈士陵园祭奠烈士、敬献花篮、瞻仰宣誓,从党史学习与英烈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出《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烈士命名镇村》倡议,清明节期间全市开展祭扫活动100余场次,10万余人次参与“128个烈士命名镇村云祭扫”活动。举办“专题展”。开展“中国共产党在盐城”图片展、“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新四军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建党百年 红色追忆”网络名人行等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融入式”学红色历史感悟思想伟力
突出以上率下。盐城市委中心组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3名同志交流学习体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活动,与支部党员同志一起学习党史,交流思想感悟,畅谈心得体会。突出载体创新。依托各类网络平台和红色教育阵地,打造20余个党史学习教育“线上云课堂”和400余个“线下实境课堂”,同步开展网上网下学习,倡导“口袋式”党史学习新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组织党史专家、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等开展网上宣讲,坚持把讲党史与讲革命史结合起来、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史、革命史的理解和把握。突出广泛宣讲。实施“双百工程”,组织百名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挂钩百个烈士命名镇村活动,十支宣讲分队专题讲、百名宣传干部主动讲、千名草根基层讲,让红色故事在基层广为传颂。开展新四军铁军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企业、进网络“七进”教育活动,让新四军铁军精神处处体现、人人可学。
“实践性”学红色历史赓续铁军精神
深入研究阐释。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牵头全国46家新四军纪念场馆成立联盟,深化党史研究,赓续精神血脉。挖掘100多名革命烈士事迹,整理编印《新兴英烈》《地名里的红色故事》《热血忠魂——盐都区革命斗争时期烈士传略》《盐渎春秋——盐都区革命斗争时期口述史资料》等本地特色的党史学习教材。开展寻访活动。举办“追寻铁军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百姓名嘴”寻访活动,组织媒体记者寻访盐阜老区128个烈士命名镇村,具体做法以《你们的名字 奋进的路标》为题在新华社全媒体头条刊发。开展以“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生动课堂’”为主题的“红色研学”系列活动,邀请多名革命先辈、新四军研究会专家为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让青少年感受到老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创作文艺精品。深入实施铁军精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编排淮剧《宋公堤》、舞台剧《烽烟桃花飞》、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等革命题材文艺作品。编辑出版《大地铭记:永不忘却的红色印记》《红色盐城百年记(1921-2021)》,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烈士可亲可敬,让红色故事可信可读。制作《盐城红色文化地图》,标注主要点位及标志物,反映辖区内重要红色文化点位精神内涵,以H5、二维码链接等新媒体形式呈现,让红色教育更生动、更便捷地走进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