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开发区注入“红”基因,打造新“嘉”园 2022-01-17 09:55     来源:    作者:李文豪 余雷    浏览:674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近年来,盐城经开区新嘉源人才公寓物业中心紧盯社区治理痛点难点,优化运行机制,整合服务资源,延伸服务触角,将“红色因子”注入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中,探索基层党建与物业管理融合的新模式,为群众排忧解难。

建强阵地, 激活社区“红色细胞”

走进新嘉源物业办公室内,荣誉牌匾与锦旗整齐地挂满了墙壁。世纪永基物业副总经理杨智强被盐城市物业服务行业委员会被聘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此前,新嘉源人才公寓已经被认定为盐城市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市级示范点。据杨智强介绍,“党建工作指导员”的职责在于进一步总结、推广“红色物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协助发展更多的“红色物业”阵地。

从新嘉源“红色物业”阵地建设开始以来,阵地党建元素日益浓厚,醒目的红色标语与宣传图片让员工和住户时时受教育、处处受熏陶。物业党支部联系实际、主动谋划,创新方式方法,展开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空白墙面开展党宣传工作,营造浓厚党建氛围。新嘉源嘉里中心四楼内设党群服务中心传播党建理论知识,配套“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女职工康乃馨服务站、“百姓名嘴”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等便民利民服务空间,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营造温馨舒适的公共服务空间。

榜样先行,激发责任担当意识

提到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优势时,党建工作指导员杨智强直言:“普通的物业工作者做好本职的服务即可,党员同志们却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工作一线,冲锋在组织和群众需要的最前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新嘉源人才公寓物业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愿组成的突击小队,杨智强担任领队。为防止下班高峰期因入园检查造成拥堵,突击小队自愿加班维持秩序,等入住的所有企业员工全部下班入住后才离开。

物业经理周玉虎,是突击队的成员之一,曾连续一个月从早晨八点工作到晚上九点,在门岗执勤检查车辆,中间仅休息了一天。据他介绍,新嘉源人才公寓区别于一般的居民住宅区,人员流动非常大,外来人员特别多,省外人口占比60%以上,市外人口占比80%以上,防疫压力可想而知。“高峰时期,光登记入册的车就有3000多台,每台车进入都要检查,一台也不能遗漏!”虽然防疫压力大,加班加点是常态,但这位党员突击队员从没有抱怨过,有时候深夜被人叫醒到岗配合检查涉疫人员情况,他也是随叫随到,在防疫工作中展现党员担当。

紧张严峻的事件面前考验着团队凝聚力,对此党建工作指导员杨智强认为:“正是有这些党员成员的倾力协助,我们这个组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仅如此,杨智强还提到,有一些不是党员的年轻同志也积极参与其中,“这正体现了我们这个组织的感召力!”

共建共治,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为进一步激活基层“红色细胞”,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物业中心不断夯实“红色物业”建设,设立“红色物业”专班,广泛征集群众建议,了解住户所需,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物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每月常态化开展一次联席会议,就如何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开展工作交流,切实提升住户幸福指数。此外,自红色物业阵地建设以来,新嘉源人才公寓组建的“青年驿家”志愿服务队在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6200小时,涉及垃圾分类、爱心缝补、走访慰问孤老、爱心凉茶等多种主题。其中爱心缝补站项目广受好评,该项目源于楼宇管家与企业宿管的一次走访调查,许多外地职工反映衣服破损无处缝补,“缝缝补补虽是小事,却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难题”,于是,服务团队迅速购置了缝纫机、熨斗、剪刀、针线等材料和工具,每周六、日的中午和晚上,志愿者们都会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为入住企业职工钉纽扣、缝破洞、改衣长、熨烫衣物。

以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物业服务质量更高了,党组织引领力更强了,群众心里更踏实了。新嘉源人才公寓物业中心的防疫、创文、公益活动屡受群众好评。红色物业阵地建设成效显著,物业服务品质及文化氛围大大提升;人才公寓内环境干净整洁,处处可见文明标语;“清洁日”活动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问题;二十四小时巡更制度时时保障住户安全;园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有事好商量”等沟通渠道及时化解住户矛盾;走访慰问孤老等公益活动传扬美德、温暖人心;各类文化交流、节日慰问活动,真正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红色物业”真正发挥出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

物业服务联系千家万户,跟城市居民生活结合最紧密、群众最关切。新嘉源人才公寓物业中心将继续以党建驱动强化自身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红色组织”,充实“红色队伍”;突出“红色服务”,传递“红色温暖”。通过社区、住户、党员志愿者、物业人员的多方支持,使“红”的特色不断凸显,让“红”的深度不断提升,用一颗“红”心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6000多名住户的优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