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盐城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华人运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淮剧团一级演员陈澄等10人获得“盐城市杰出人才贡献奖”,每人获得一辆价值30万元的嘉华汽车奖励。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在会上提出,“到 2035 年,全面建成人才强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 省委要求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我们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在‘沿海’,最大动能在‘人才’。" 会上,周斌掷地有声地说。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盐城紧扣 " 为发展聚人才、为城市聚人气 ",多措联动,聚才、产才、育才成效显著。该市坚持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研究部署,出台“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引领人才事业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出含金量更高、覆盖面更宽、集成度更广的“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面向海内外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该市连续11年举办沿海发展人才峰会,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158个。连续两年举办中国·盐城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和10多个国家的3500多个项目参赛。去年启动实施名校优生“汇盐行动”,已引进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1329人。围绕产业和发展需求,先后与2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双招双引”工程,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累计向1938个领军人才项目发放补助资金17.98亿元。
“在润阳的发展历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盐城对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信任。"获得杰出人才贡献奖的润阳新能源公司董事长陶龙忠说,他本人到盐城创业之初就获得了 1000 万元市领军人才的资助,公司引进的各类人才能享受到 " 黄海明珠 " 人才政策的红利。" 到盐城创业,是选准了地方,找对了‘娘家’。”未来,他将带领公司为盐城作出润阳新能源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培育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赢得竞争、赋能未来。”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提出人才工作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全市人才规模迈上新台阶,人才结构得到新优化;到 2030 年,基本建成人才强市,造就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一流人才方阵;到 2035 年,全面建成人才强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更好集聚产业领军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聚焦 23 条重点产业链,更有针对性地打造科创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调,持续办好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创青春 "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一会两赛 ",跟踪抓好人才、项目成果落地。持续推进名校优生“汇盐行动”,建立健全系统培训、导师帮带、定期交流、择优任用等全方位培养机制,让各类人才拥有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搭建高能级载体平台。要全力构建重大创新平台。统筹全市人才发展布局,实行差别化政策激励,打造高新技术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科创企业培育孵化的优质载体。支持省内外高校在盐建立分校、研究生院、产教综合体,支持驻盐院校做强做优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湿地研究与保护等特色专业。
推进高质量产才融合。聚焦产业强市建设,找准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要坚持产业、人才“双链融合”。围绕重点产业,研究设立产才融合创新中心,采取“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镇长团+高层次人才协会”三位一体模式,同步规划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同步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尤其是要立足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大数据、农业等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建设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载体,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品质的人才供给。
优化高品质人才生态。研究出台标准更高、力度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引才政策,进一步提升 " 黄海明珠人才计划 " 政策的比较优势。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直聘办法,建立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建设人才工作数字化平台,打造集引进、服务、赋能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