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先锋盐城抖音号
学习贯彻二十大 三级书记话振兴 | “党建+”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2023-03-17 15:21     来源:    作者:    浏览:1074次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压实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在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组织优势、增强组织功能、激发组织担当,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富民强村、宜居善治的党建引领示范路径。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总体部署,全力推进全市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大会目标任务,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特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大、三级书记话振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家谈”专栏,陆续推出各县(市、区)委书记,以及全市乡镇党委书记、“百名头雁”村书记、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代表的认识感悟、经验做法、心得体会,以同飨学习、交流互鉴,合力形成大抓基层基础、共促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党建+”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盐都区大纵湖镇党委书记  刘宁

盐都区大纵湖镇处于大市区西南,镇域内大部分是农村。近年来,我们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塑乡村之“形”、充乡村之“实”、铸乡村之“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党建+”塑造乡村之“形”

一是致力强队伍。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过去的农村,村书记大多由稳重守成的干部担任,现在,乡村振兴更需要开拓创新的干部。2021年村“两委”换届,我们把发展能力作为必选项,目前全镇一半以上的村书记由致富能手、双创人才担任。事实证明,他们头脑活、路子宽,村级经济发展、招商选资等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二是致力改住房。农村现有房屋的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条件简陋,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危房,从2018年开始,我们重抓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主推进城入镇,以原地翻插建、进新型示范社区为补充,共改善农民住房2000多户。三是致力美生态。农村与城市比较,优势在生态。近几年,我们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道路、河道等投入较大的项目由镇级财力承担,乱堆乱放整治、庭院美化绿化由党员示范、包干到户推进,尽量不花钱,经过努力,农村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因城市虹吸效应进城的农村人口开始回流。

“党建+”充盈乡村之“实”

一是产业特色化。大纵湖地处盐城西部湖荡湿地,大闸蟹养殖是农业的主导产业,过去都被贩卖到全国各地贴牌销售,养殖户赚头小。我们将党支部建到田头,灵活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改进养殖方式,大纵湖大闸蟹创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二是产业链条化。农业要发展,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为此,我们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兴湖社区打造千亩育扣蟹基地,鱼范村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同时,鼓励发展醉蟹、蟹膏等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稻田育扣蟹、池塘养成蟹、工厂制醉蟹、电商销螃蟹”的全产业链。三是产业多元化。我镇毗邻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蟒蛇河生态廊道在境内也有近20公里,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三官村依托新型示范社区,打造集吃、住、游等为一体的三官农庄,吸纳就业近200人,人均增加年收入3万元以上,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党建+”铸牢乡村之“魂”

一是立榜样。为了发扬孝老爱亲、见贤思齐等传统美德,各村每年都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设置“红黑榜”亮短揭丑,在让老百姓脑袋和口袋一起富起来。二是树新风。指导各村重新修订乡规民约,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乡贤理事会教化引导,使婚丧简办、邻里和睦等好乡风蔚然成风,既让乡贤们老有所为,又减轻社会治理压力。三是留乡愁。对于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讲,乡愁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寄托。通过实施 “一村一标”特色文化工程,双龙的龙舞、胥仇的老槐树等一批文化标识得到保护与传承,大纵湖也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舞)之乡” ,定格乡愁让年轻人懂得了“乡愁”,也让在外打拼的游子记住了“家”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主攻强村富民,让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厚实。

把用好管好带头人作为头版头条

分工上明确,明确村书记主要抓招商、抓集体经济增收、带民富,事务性工作交给其他干部做,把村书记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发展上来。管理上严格,坚持结果导向,以结果论英雄,严格每月“红黄旗”考核排名,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出压力、考出动力;把严管当作最大的厚爱,既看八小时以内的表现,更看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从细微处管理干部、识别干部。待遇上保障,完善村干部报酬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确保工资保险等报酬按时兑现到位;实行差别化绩效考核,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发更多的村书记担当作为,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得实惠。

把增加集体收入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开源,让集体资产广升值。对去年村集体收入刚过区定的及格线村(社区),指导编排实施生产服务、办代加工点等项目造血。对资源、项目都比较少的村,帮助他们争取上级扶贫资金输血,购买公寓、农贸市场摊位等资产获得租金,确保今年底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都能达到50万元。通过严管,让集体资源能保值。用好市小微权力智慧监管平台,区公共产权交易平台、三资管理平台,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加大农村资金拨付、用工、“三重一大”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通过惠民,让集体收益显价值。推广三官村对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进行奖励,振兴村为村民的医保买单,陈捷村向80岁老人发尊老金等做法,在取之有道、用之于民上多做文章,提高民生支出在村集体收入中的占比,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要事要务

在“家门口”稳就业。突出产业留人,既招引工业项目,也招农业、服务业项目,既招税收贡献大的项目,也招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通过提供更多的岗位,增加群众收入,有效缓解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在“田埂边”快致富。针对大闸蟹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产量看天吃饭、价格 “大小年”等问题,与江苏省淡水研究所河蟹研究中心合作,提高螃蟹养殖水平,推动大闸蟹养殖由“大养”向“精养”转变。同时引进螃蟹深加工产业,让产业链条粗起来,提升富民质效。在“闲暇时”增收入。针对部分群体,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纪较大的群众,可从事的工作面不广,在家承担接送孙辈上下学的任务,大多靠子女赡养的情况,挖掘更多的农场帮工、村庄保洁、垃圾清运、河道保洁等公益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有事做、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