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大要求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中组部“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在全市强化“四敢”鲜明导向,大力营造“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勇立潮头、争当排头的浓厚氛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学习身边榜样 弘扬‘四敢’精神”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盐城党建”现开设专栏,集中宣传一批 “四敢”精神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奋进、广大群众积极跟进、各行各业争当先进,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企业敢干】
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
竞逐新赛道 勇攀更高峰
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由世界500强企业通威股份投资建设,是通威集团在江苏省投资的第一个大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曾获得2024年江苏省民营企业200百强、2024年盐城市民营企业百强、2024年盐城市制造业20强、2023年度盐城市工业强市先进集体、2023年度盐城市销售重大贡献企业奖、2023年度盐城市三星级企业奖、2023年度盐城市投入标兵企业奖、盐城市幸福企业等15项荣誉。
知难不畏难 在黄海之滨刷新“通威速度”
2023年1月1日,一声声打桩声响彻云霄,标志着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9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包含27个单体建筑,对于从四川远道而来的通威建设者而言,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困难重重。地质问题是通威最先面临的棘手难题。盐城地下水位高,土壤多为液化土,通威还是首次在这样的土质上建工厂,无法复制以往的项目建设经验。如果地质问题处理不到位,整个项目工程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通威组件盐城项目部拿出必胜的决心,连夜对项目特点和重难点全方面进行策划,最终提出采取大量桩基建设的方案,以此克服地质带来的施工风险。为保证工程进度,现场最多时有60多台打桩机同时作业。施工高峰期,现场有3000名工人同时作业。通威人反复优化设计方案,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事宜,接连克服了大范围连续阴雨、严寒低温、大范围施工调度等施工难题,工程进展不断更新,建设记录也是持续刷新。最终,通威盐城基地用时不到5个月就实现了首片产品下线,从首件下线到41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用时不到一百天,充分展现了通威团队敢打硬仗的魄力和能打胜仗的实力。
智能化管理 用高效运营展现“通威智慧”
通威盐城基地每天使用的原材料,要用260余辆13.5米的平板车运送到基地原材料仓库。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需要额外产生大量信息核对工作,效率低、难度大。对此,盐城基地打破常规,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将物流和信息流深度融合。通过配置AOI视觉自动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产品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全面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AGV叉车、无人牵引车,实现了原材料自动入库、自行配送,彻底取消了物料搬运过程中的信息核对环节。现在盐城基地采用“科技+产业”融合建设模式,“智能化”元素无处不在,自动化、数字化已然成为盐城基地的最大亮点。依托5G数字化管理,盐城基地智慧园区系统高效运行,精准把控生产细节,基地产品产量提升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实现了基地工厂的“质效双升”。
高质量发展 以技术创新展现“通威实力”
在光伏行业,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往往能重塑行业格局,尤其在电池领域,龙头企业不断自我革命、新兴企业加速“弯道超车”,竞争格外激烈。为了勇立潮头,不做前浪,通威在进入光伏产业的四十余年中,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依托集团总部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盐城基地对TOPcon、异质结、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行业主流技术路线进行布局,生产的通威光伏组件产品,在功率输出、双面增益、功率衰减、温度系数等方面均已达到行业领先,为通威光伏产品带来极强的市场竞争力。2024年4月26日,盐城基地成功下线首件G12R-66版型组件,使得通威正式实现了G12R大矩形组件的全面量产,标志着通威全面迈进了大尺寸、高功率的700W+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