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大要求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中组部“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在全市强化“四敢”鲜明导向,大力营造“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勇立潮头、争当排头的浓厚氛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学习身边榜样 弘扬‘四敢’精神”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盐城党建”现开设专栏,集中宣传一批 “四敢”精神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奋进、广大群众积极跟进、各行各业争当先进,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群众敢首创】
郑友东
“敢”字当头 “创”富未来
郑友东,中共党员,射阳县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劳模”“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敢破冰 持续创新“一路高歌”
曾经,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外出打工、闯荡商海成为农村青年的首选,郑友东却扎根乡村,坚信“种地”也能致富。种地,也要种出技术、种出新意,这是郑友东的“与众不同”。缺乏技术,他就邀请专家“来做客”、组织能人“联谊会”、现场教学“开良方”;装备不行,他就跑县、跑市、跑省,争取无人化农场奖补资金800多万元,购买智能化装备48台(套),建立标准化农机库1000多平方米,全力打造蔬菜“耕、种、管、收”全生命周期机械化作业模块。过去种1亩辣椒、土豆、甘蓝要4—5人干一天,现在一个机工一台机械10分钟就能完成,大幅提髙了劳动生产效率。然而,随着设施农业大面积扩容,如何持续增收、持续高效、持续高品成为了农场继续发展的一大难题。郑友东在“新”上寻求突破口,创新“品种更新、轮作换茬、三膜栽培”的种植生产模式,在“时空”上错开高峰期,在“低碳”上实现高品质,在“有机”上实现高效益。他种植的土豆、豇豆、冬瓜、南瓜、青椒等10多种蔬菜亩均收益都在1万元以上,郑友东也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敢突围 数字农业“一拍即合”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农业种植业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为了紧跟市场需求,全面进军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智能农业领域,郑友东创立“劳模工作室”,聚合“中农国业”“宝德农业”“农冠央厨”“富利生态”等一大批本土领先企业寻找数字农业新可能。工作室及合作企业先后投入1.5亿元,聚焦全国性技术难题,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先后取得了数字化LED补光缩短育苗周期45%、小整薯功能基因改变50g炸串火锅球型薯、板蓝板青菜杂交新品研发推广等全国“首条性”科研成果,2024年推广“数字苗”“小整薯”“板小青”等新品种300多亩,取得经济效益200多万元。针对产品储销环节,郑友东牵头工作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市场需求,精心策划错峰上市,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价高我卖、价低我贮”。同时,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造三座恒温库,可同时储存360吨蔬菜,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了产品收益。
敢担当 共同富裕“一蹴而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带领周边百姓共同致富,郑友东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诊断、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服务,为农户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农技指导,助农增收,助地增产,先后引导帮助360多户农民走向了棚育蔬菜的致富之路。立足自己的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郑友东积极寻求与射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注册“友东”牌青椒,对合作社农场1200多亩高效园艺申报了无公害产地、产品论证,全力打造“技术、品种、资金、信息、营销”共享平台,全面建立“种苗圈”“椒友圈”“富民圈”等各类“朋友圈”5个,农场合作产销共享人员达3200多人。郑友东还全面实行“农场+工作室+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青椒、土豆、甘蓝、西葫芦等4条完整产业链,让周边农民共享技术、分得红利。同时,郑友东在园区搭建了1000平米的乡村大舞台,将身边创业典型、致富能人的事迹编成故事、排成节目,在乡村大舞台上展演,让乡亲们在节目中体验美丽乡村、感知现代农业、涌动创业激情。